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存在着活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现象。

从军方的采购来看,也存在着危险的倾向。

《华盛顿邮报》说,从俄罗斯进口武器,现在该是中国“断奶”的时候了,否则就该上瘾了。从纯粹的货币支出看,进口的确比自己研发更合算。但从政治和军事上讲,大国不应该拥有自己的武器研发能力吗?进入90年代后,世界上只有俄罗斯能向中国提供武器,但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正停滞不前,如果在俄罗斯这棵树上吊死,那么中国武器装备也只能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了。中国经济远比俄罗斯有活力,也更有资助国防工业的经济实力,自力更生,本身就是创造就业机会,让国防工业焕发青春,为什么就不做呢?新式装备的下线到最后的使用,还有漫长的过程,军人们的感受就更直接了。有几个懂得俄语的啊?何况又是专用名词,翻译成中文恐怕要丢掉了一半,面对科技含量很高的苏-27、苏-30,中等专业水平的维护兵和士官们,真的有些抓耳挠腮了。

父亲回忆说:“耿飙和刘华清访美后,布朗(美国防部长)来华。和我谈话时趾高气扬的,张口就是,我们美国是不能卖武器给你们的!我一听就火了,但外交场合不好吵架,我就反问他,是谁要向你买武器了?你在这里给我说说看。他一下呆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没有人向他提出过嘛,耿飙、刘华清提的是技术合作。我哪里能饶过他,说你美国是卖给过中国人武器,抗战胜利后好打内战,不过,这倒是帮助我们更快地打败了蒋介石。我在这里要谢谢你!”

在座的美方人员有点蒙。翻译解释说,解放战争后期,我们用的也都是美式装备,只不过那全是从蒋介石手里夺过来的,所以张副总理要谢谢你们。他们愣了一下,也哄然大笑起来。

推陈是否就能出新?这的确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思想观念、经营机制、产品开发到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要经历从计划到市场的重大转变。20多年来,中国军转民后的现实状况,还难以完全适应国防力量发展的需要。如何摸索一条中国式的武器装备发展的道路,仍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武器装备研制和生产的市场化,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其实,抓住20世纪最后的十几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迅速摆脱贫穷,追上发达国家的前进步伐,这个决心无疑是正确的。我可以自信地说,没有哪个决策者会怀疑这一点,甚至没有哪个中国的老百姓会怀疑、会反对。反对改革、反对进步的人,在我的生活圈子里真还没有遇到过。问题是,经济的发展一定就是排他的吗?一定是要牺牲国防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吗?它们是完全对立的吗?能不能找到一个相辅相成的结合点呢?这个命题,推而广之,是不是也一定要牺牲环境、牺牲许多不可再生的资源;甚至牺牲信念和信仰、党和政府的廉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牺牲普及教育、全民医疗,以致相当一部分无产者的利益,来换取高速发展呢?国家实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它包括GDP,但也包括原子弹和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望和凝聚力。国际环境是趋于缓和了,但是不是富国就愿意看到你这个穷国也和他们平起平坐呢?反正毛泽东不相信,他风趣地说,资本主义这个老师,为什么总是不希望他的殖民地的学生们也像他们自己一样呢?狼当然不愿意羊和兔子都变成和它自己一样,也长着厉齿和尖爪,也和它一样喜欢吃肉。这就是世界政治的丛林法则。当初毛泽东下那样大的决心搞原子弹,难道他真的是以为这玩意儿能当饭吃?在改革的大潮中,怎样才能找到一条途径,使社会的各种力量协调地发展呢?

国家大战略的课题提出来了。

6 国防发展战略的对话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我和父亲在理念上的沟通,进入到了一个更深的层面。我的一生大半是在军旅中度过的,这时的我,已在总参谋部工作,我们父子之间有了许多共同关注的话题。当初他得知我从军区调入总参时,是很不赞同的。他说:“为什么不愿意在下面多做些实际工作?”我说,部队又不打仗,除了安全防事故就是打扫卫生迎接检查什么的,好无聊。到总参来,搞些战略和战役的研究和组织工作,倒还有些意义。他没有再说什么了。我上班的第一天,吃晚饭时,我说整整一天都在誊写档案,都他妈是些没用的东西,新来乍到的,估计是要先磨磨你的性子。我妹妹在旁讥讽道:“哈,机关的小职员!”父亲狠狠地说:“说了不听,活该!”

他的腿在“文革”中摔断了,闲暇时妈妈总是督促我们拉着父亲一起活动。我们常常是晚饭后,边走边谈,大到宏观的世界战略格局,小到部队存在的许多具体问题,话题是相当广泛的。尤其对下面部队反应的一些问题,我感觉得到,他听得很专注。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北部一直面临着来自苏联军事上的巨大压力,老毛子陈兵百万,它的坦克机械化集群,在战略上成机动配置,虽然对它的企图判断不一,但毕竟如芒刺在背。70年代后,苏联军事学说在二战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把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集群进行大纵深突破,作为未来作战的基本样式,这就更增强了中央高层的不安。“文革”结束后,军队生活逐步恢复到正常秩序,针对苏军的动向,在我军各大战区的战役训练中,掀起了研究相应对策和战法的热潮。在之前,邓小平提出了“制止敌人长驱直入”的战略思想,他说,现代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打钢仗、打装备、打后勤。过去是小米加步枪,对后勤依赖还不算很大。现在无论是军需给养、武器弹药、装备器材,都得靠强大的后方供应;把敌人一下子放进来怎么能行?粟裕同志也针对苏军装备上的优势提出了“不远离阵地的运动战”作战方法。张震那时是主管我们业务口的副总参谋长,他在苏军出版的《突破》一书上批示:“研究一下,如何对付苏军装甲集群的大纵深突破,并把研究结果告我。”随着这股热潮在战役领域的逐步铺开和深入,促进了我军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思想的变化,形成了在战争初期,以坚固阵地的防御战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略指导思想。这在相当程度上回归到了50年代彭德怀的思路上去。新的战略方针形成了,后来的“801”会议和代号为“802”的华北大演习成为它的标志。

当时许多领导同志都前往张家口参观演习,北京军区的领导见到我说,动员你爸爸也来看看。我转达了这个意见,父亲说,安排不开了,这样吧,我写幅字你送去,算是向军区的同志们祝贺吧。他大笔一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秦基伟司令把这幅字送到《解放军报》,刊登了出来。我回来向父亲谈起下面演习部队的热烈反响,他说:“民委转来意见,说是违反了少数民族政策。”莫名其妙,“秦时明月汉时关”,历史唯物主义上哪去了?

当然,这都是些生活中的小插曲。这期间,我和父亲闲谈的话题,常是围绕着新的战略方针展开的。他一般多是在听,很少发表意见,但我感到他其实是有自己的看法。

父亲说:“你们做的这件事很重要。50年代和彭老总、粟裕,还有陈赓同志在一起,就在搞这个东西。就战争初期的概念来讲,我看不是大了,而是小了,要朝更困难方面做准备。但我现在思考的还不是这个问题。”

能详细谈谈吗?我当然愿意系统地听一听。

“我考虑的不是打的问题,而是不打的问题……你们算过没有,齐装满员是个什么概念?现在是按300万常备军算,如果按战时扩编算,苏联二战扩充的兵员超过了1000万,这又需要多少储备?这还只是讲数量,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在更新,作战方式在变化,我们究竟该怎样准备战争?

“这就摆出了个问题:不仅要研究今天的战争,更要研究明天的战争。早打、晚打,对战争准备来说,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局面所束缚,那我们就无力发展。不忘战备是对的,但战争并不是就迫在眉睫,我和杨勇同志就多次说起过。当然,他们有压力也是实在的。”

后来我知道,他的这个思想,曾在军委多次谈过,只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利害关系自然也就不同了。军委副主席张震当时任副总长,我在他领导的部门工作,记得一次张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