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农村建设60年-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举办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润。(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如果吃饭问题解决不好,工业化、城镇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难以持续进行。因此,必须把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科学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加强农业基础全局的突出问题。

中共十七大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继续强调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需要科学把握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始终是关系全局的头等大事,始终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人均耕地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耕地质量较差;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农业灌溉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生产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我国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必须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有2。5亿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不到0。5公顷。这种状况将长期存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动摇,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在这个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创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落后,科技贡献率不高,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推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推进科教兴农,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必须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比较效益低的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和各项补贴的力度,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构建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我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艰巨,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前,我国城乡分割的格局尚未打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必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变化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国内市场,农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积极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切实保证国内需求;在努力搞好进口余缺调剂的同时,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稳定国内农产品供给。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农业发展不平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程度、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各地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不搞齐步走、“一刀切”。沿海发达地区、大型垦区和大中城市郊区有条件先行一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地梯次推进。在农业各产业中,畜牧业、水产业要走在前头。

二、切实解决事关加强农业基础全局的重点问题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按照中央对农业农村工作的要求,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工作,认真研究解决事关加强农业基础全局的重点问题。

第一,要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这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央明确指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要狠抓政策落实,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不断提高农业的政策支持保障水平。

第二,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途径。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耕地资源保护,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物质装备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第三,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所在。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改善生产条件,狠抓节本增效,努力提高农业效益;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就业,扩大农民就近就地转移规模,改善农民进城务工条件,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提高农民增收的能力。

第四,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最终要靠科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切实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加强农业科研联合、协同攻关,力争在农业重大领域、前沿科技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健全机构和队伍,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接受和运用科技的能力。

第五,要提高农业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这是促进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客观需要。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密切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服务。

第六,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这是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原则。要通过村民自治、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激发农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