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特音乐节、萨尔茨堡音乐节和爱丁堡音乐节上的主要特邀指挥。 1960 
年,他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极其成功地指挥了新版《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
出,在此之前,他也曾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多次指挥了这部庞大的
四联剧。肯普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可以说是最拿手的了,这位作曲家
的全部歌剧作品都是他所擅长的曲目,至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和交响
曲,就更不在他的话下了,例如他所指挥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和《家庭
交响曲》等作品,就是非常富有个性的演释。

肯普作为一位德国指挥家,深受德奥传统指挥风格的影响是不必说的
了,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朴实和简洁。他指挥演奏出的音乐音响丰
富、色彩鲜明,能够体现出极其高雅的意境和与众不同的品位。但是,正如
本文开始时所论述的那样,肯普并不仅仅是一个继承传统的指挥家,他是一
个发展和开拓能力很强的艺术家,在遵照传统而完好地保持了作品的整体结
构和严谨的布局之后,肯普将浪漫主义的情感因素大量地汇集在其中,使音
乐作品显得更加生动、鲜明和感人。肯普的这种特长,使得他不仅善于指挥
理性较强的德奥风格的作品,而且对于情感和风趣偏重的斯拉夫民族的作曲
家的作品,也有着十分精致和出色的演释,例如他对于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
基的交响曲,就有着非常独到的处理和成功的演释,而柴科夫斯基的作品一
般对于德奥指挥家来说是并不擅长的。另外,肯普对于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
等人的作品,也是一个演释得极为成功的专家,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作品当
属斯美塔那的著名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和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新
世界)。

肯普是一位管乐演奏家出身的指挥大师,在这方面,恐怕只有后来的科
林·戴维斯与他相似。肯普早年是一位著名的双簧管演奏家,曾经在许多著
名的乐团中担任首席双簧管,自当上了指挥家以后,肯普不得不中断了自己
的演奏生涯,但他的这一得天独厚的特长,却为他的指挥技艺的发展提供了
很大的帮助,由于他精通管乐器的演奏方法与特长,又有丰富的乐队管乐演
奏经验,所以他在指挥乐队时能够非常出色他调配管乐器演奏出的旋律线条
及和声效果,他所处理出的管乐乐句,呼吸极其合理匀称,音色异常的干净、
透明、统一和富有特色。此外,他的这一特点对指挥声乐作品也有着很大的
帮助,因为声乐与管乐一样,也是一门十分强调呼吸、控制和变换音色的艺
术。

肯普还是一位现代著名的协奏曲指挥家,多年来,他与许多世界著名的
管乐演奏家、弦乐演奏家及钢琴演奏家一起,在世界各地举行了大量意义重
大的音乐会,同时也录制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协奏曲唱片,其中理查·施特劳
斯的两首圆号协奏曲及双簧管协奏曲,柴科夫斯基和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
及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等唱片,都是非常有名的珍品。

肯普在唱片录制方面的成绩也是很大的,多年来,他为世界著名的EMI
唱片公司和伦敦唱片公司等各大公司分别录制了相当数量的优质唱片,其中
有指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和柏林爱乐乐团所录制的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
林》、《纽伦堡的名歌手》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指挥德祟斯顿国立
乐团演奏的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梯尔的恶作剧》、《意大利之行》、
《马克白斯》、及弦乐合奏曲《变态》。还有指挥班贝格交响乐团所录制的


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等等。

肯普是20 世纪老一辈指挥大师中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一生无论是在德
累斯顿、慕尼黑、萨尔茨堡、拜罗伊特,还是在伦敦、苏黎世和纽约等地,
都留下了使人永难忘记的印迹,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位功名着著的指挥大
师仅活了66 岁就与世长辞了,这样的损失对于20 世纪的世界指挥艺术来说,
的确是一个沉重而又痛苦的打击,所幸的是,他的精湛指挥艺术,已经通过
所录制的大量唱片而完整地留给了后人,而这些万般珍贵的经典文献,也永

远变成了后代指挥家们所学习和效仿的绝好资料。{ewc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144_1。bmp} 


不擅长录音的特级大师——切利比达凯

(Sergiu Celbidache l912—1996)


在20 世纪的世界指挥大师中,恐怕再没有比切利比达凯更使人感到陌生
的了。不但在音乐爱好者中是这样,就是对于专业音乐工作者来说,知道他
的人也并不是多数的,然而他却的确是本世纪中一位具有非凡天才的指挥大
师。那么为什么他有那么高的才能和地位,但却始终没有获得像卡拉扬、伯
恩斯坦和索尔蒂等人的那种异常响亮的名声呢?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擅长也
不赞成录制唱片,因此,他给人们留下的唱片文献是极其稀少的,但是在今
天这个以电讯工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世界上,人们要想了解一个演奏家或指
挥家的话,唱片和视盘应该说是一个最为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了,因此从这方
面来说,切利比达凯的作法的确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但这毕竟属于他本人的
独特艺术个性,也是任何人都无法去改变的。因此,人们要想欣赏他那精美
的指挥艺术,便只好想方设法去音乐厅亲耳聆听他指挥演奏的音乐了。

塞尔吉乌·切利比达凯于1912 年出生在罗马尼亚的罗曼。他从六岁起便
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1939 年他27 岁时,考进了著名的柏林高等音乐学
校。在校期间,他是以指挥和作曲为主要专业的,虽然如此,但他还是十分
注重于对其它领域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他在柏林高等音乐学院随施但
因教授学习期间,还同时在柏林大学中学习哲学、高等数学、音响心理学及
音乐心理学等课程,1945 年他完成学业时,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柏林大学
所授予的博士学位。在这一年中,他还担任了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从而正式走上了指挥家的道路。此外在这一年的八月间,他与著名的柏林爱
乐乐团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合作,这为他后来进一步的从事指挥事业来说,无
疑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和有说明力的资历。 1947 年,切利比达凯继大指
挥家富尔特文格勒之后,担任了五年这个伟大乐团的常任指挥。 1963 年,
切利比达凯将自己的艺术生涯和精力转到了北欧国家,这一年,他受聘担任
了瑞典国家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同时还兼任了丹麦广播交响乐团的常
任指挥。 70 年代中期,他又开始在法国和德国谋求事业上的发展,1975
年到1976 年,他是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1976 年到1977
年,他又接过了德国南部广播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1979 年又担任了著
名的慕尼黑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此后他便经常以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为
中心,广泛地开展他的指挥活动。进入到八、九十年代以后,他又将他的指
挥活动扩大到了世界的范围内,在这十几年里,他先后在中美洲的一些国家
的交响乐团以及美国的许多交响乐团中担任客席指挥,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
评,并且还赢得了“著名乐队训练家”的美誉。

切利比达凯训练乐队是以极其严格的态度而闻名的,在当今世界上的指
挥家中,他是属于在音乐会前排练次数最多、且对音乐处理要求最细致的指
挥家。他一般指挥一个乐队开一场音乐会要排练20 次左右,在排练过程中,
他极其严格地训导着乐队队员们来达到他的艺术要求,并且从不放过总谱上
的任何细节,他的听力是敏锐和超群的,任何细微的疏漏都逃不过他那双如
同机器般精确的耳朵。然而他那出奇严格的训练方法和对艺术质量上的过高
要求,也曾使他的指挥活动向更大范围的发展受到过一些影响,许多欧美的
大乐团都惧怕他那不留情面的严厉原则,故而不敢聘任他担任常任指挥,这
样一来,便使得他由此失去了一些扩大名声的良好时机,这大概也是他的名


字鲜为人知的一个重要原因。

切利比达凯是一位以细腻、深刻和完美见长的指挥大师。他在指挥作品
时,对于音色、表情和力度等方面的变化,处理得极其微妙和细腻。对于这
一切,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