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世纪世界指挥大师的风采-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因此他对训练乐队中的弦乐声部有着一套十分理想和有效的办法,他的
这种能力和方法,曾使费城交响乐团的弦乐产生出一种光滑透明、延棉润泽
的音色,其亲切感人的韵味,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此外,他对弦乐的音
准要求也非常的严格和苛刻,他很清楚如何在弦乐的特殊律感上找到最为舒
服的调式感觉,因此,在他担任费城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时,该团的弦乐音
准曾在吐界上极其闻名,这一切,都与他曾是一位小提琴家有着必然的联系。
然而,奥曼迪最终却成为指挥大师而并非小提琴大师,这一点对于奥曼迪来
说,也许是偶然而幸运的,但对于他的父亲来说,却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遗
憾的结局,这位终生迷恋小提琴艺术的老先生,对于他的儿子最终没有选择
小提琴为职业始终耿耿于怀,这里仅举一个有趣的小例子,便非常能够说明
这个问题了。有一次,奥曼迪与著名小提琴大师席盖蒂在布达佩斯合作举行


音乐会,音乐会是由席盖蒂拉协奏曲,奥曼迪指挥乐队协奏,音乐会虽然取
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奥曼迪的父亲却很不高兴,他在回家的路上气哼哼地对
奥曼迪说到:“你应该告诉那些吹呼的人们,小时候你不好好练琴我是怎样
打你屁股的,我真后悔,当初我要是打你屁股再狠一点的话,那么今天就应
该是你拉小提琴而他指挥了。”其实,奥曼迪走上指挥家的道路,从现在的
角度上来看应该是一个明智之举,他作为一名指挥大师的才能,的确是比他
作为小提琴家的才能要更高的,这一点,历史的结论已经作了充分的证明。

奥曼迪是一位态度和蔼和亲近的指挥家,他和乐队队员们的关系很融
恰,总是能够以艺术家的同等地位相处,这一点他与托斯卡尼尼、赖纳和赛
尔等人有着明显的区别。美国指挥家罗伯特·雷诺德斯在观摩完奥曼迪的一
次排练后说到:“当排练开始时,奥曼迪很随便和友好地走向指挥台,中间
有时还要弯下腰与某位乐手悄悄地说上几句话,然后便投入到了一种充满轻
松气氛的排练中,在排练时,大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志同道合的关系,有时
还会从乐队中传来阵阵舒心的笑声,我感到我观摩到的是一个大家都深深投
入在一种愉快而熟悉的事业之中的最融恰的集体。”

奥曼迪在训练乐队的方法上给人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在排练时,他的
细致和耐心,以及生动的、带有明确诱导性的提示,时时刻刻都在调动着全
体乐队队员的音乐创造性,使整个乐队在音乐的理解上很快与他本人保持谐
调、整齐和一致,从而取得了十分完美的艺术效果。罗伯特·雷诺德斯在谈
到奥曼迪排练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时说到:“从这部熟悉的作品
一开始,人们马上就感到了奥曼迪对这部作品的深刻理解,他以极其随和的
动作,调节着音乐进行的效果,使其完全符合他内心所想象的声音形象,他
非常自然地将印成的乐谱转变成为有准确的色彩、密度和音质的声音。他像
是在用指挥的手势来刻划着一位熟悉的老朋友。。”

奥曼迪的主要指挥风格是纯朴、精致、细腻和富有光彩,他对于精美润
泽的音色和感情丰富的歌唱性,都有着敏感的要求和内在的体验。从指挥曲
目上看,他是一位“广博性”的指挥家,但再从中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够
体会到他对俄国作品的偏爱,在这些出色的俄国作品中,他找到一种能够与
他内心感情进行直接交流的东西。一般来说,他对于柴科夫斯基、鲍罗丁、
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的作品,有着极其深
刻的理解和精辟的演释。他在晚年即将卸去费城交响乐团常任指挥的一次告
别音乐会上,以82 岁的高龄指挥华盛顿国家乐团演奏了他的拿手曲目——拉
赫玛尼诺夫的《第二交响曲》。在那次音乐会上,他以极大的毅力,向人们
展现了他那似乎又年轻了的艺术魅力、他指挥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交响曲,以
无懈可击的艺术魔力,强烈地震憾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再一次感到了他那
永恒的精神与崇高的品德。

奥曼迪在其辉煌的指挥生涯中,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灌制了四百多张优
秀的唱片,这方面的成就,他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费城交响乐
团鉴于他一生为该团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便将“终身名誉指挥”的头衔
封给了他。此外,他还在一生中享有过美国“总统自由勋章”获得者,奥地
利“一级艺术与科学荣誉十字勋章”获得者和宾夕法尼亚“卓越公民奖”获
得者等十几项殊荣以及世界上十余所大学所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现在,每
当人们谈论起他来,都会极其自然地将他列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之
列,这种现象在今天看来,的确是一种非常必然的结果。{ewc


MVIMAGE;MVIMAGE; !14800230_0108_1。bmp}



纯正的德奥风格、深邃的精神内涵——约胡姆

(Eugen Jochum, 1902—)


在指挥艺术史上,德国是一个指挥人才倍出的国家,抛开与它同风格的
奥地利指挥家不谈,仅德国自己便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出现了一大批光
照世界指挥史册的指挥大师,其中包括老一辈的伟大人物汉斯·冯·彪罗、
理查·施特劳斯、克列姆佩勒、富尔特文格勒、克纳佩茨布什和约胡姆,在
一大批中年人物中,也有着像桑德林、腾斯泰特和卡尔·里希特这样一些出
色之辈。因此,德国的指挥艺术在世界上的确是值得骄做的。然而在以上所
列出的大师中间,真正具有纯正的德奥风味及特点的人却仅局限在各别人身
上,因为这些指挥大师们各自的经历、性格和爱好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故此
都代表着带有明显倾向的个人风格,从这方面来说,约胡姆自然也是不会例
外的,但他却是一位真正具有纯正德奥风格和深逢的精神内涵的指挥大师。

尤金·约胡姆于1902 年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的一个音乐家庭中。他的父
亲是一个优秀的管风琴家,还是当地的一个合唱团的团长。约胡姆兄弟几个
都从小学习音乐,后来,除了他成为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以外,他的哥哥奥
托·约胡姆也成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曲家,而他的弟弟乔治·路德维希·约
胡姆则当上了杜伊斯堡音乐学院的院长,并且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指挥家。
尤金·约胡姆早年曾在奥格斯堡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管风琴和指挥,后又
转到著名的慕尼黑音乐学院中学习作曲和指挥。 1926 年,约胡姆作为指挥
家首次登台,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举行了一场有意义的音乐会,这一年,他
虽然仅有24 岁,但却在音乐会上出色地指挥了难度很大的布鲁克纳《第七交
响曲》,使当时的听众和舆论界都感到了极大的惊讶。从这以后,约胡姆便
慢慢成为欧洲指挥界中崭露头角的人物,首先,他在全国的各个乐团和歌剧
院中频繁地担任指挥,然后又逐渐地将艺术的触角伸到了国外,从1927 年到
1929 年,他一直在基尔剧院中担任艺术指导和常任指挥,1930 年,他又被杜
伊斯堡歌剧院聘为指挥。1932 年至1934 年间,他担任了柏林广播乐团和国
家歌剧院的指挥。1934 年以后又转任汉堡爱乐乐团和汉堡国立歌剧院的指
挥。1949 年,约胡姆组织创建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并亲自担任了这个
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1959 年,任期满十年的约胡姆离开了这个与他
朝夕共处的乐团,开始了他在世界范围内的指挥活动。1961 年,59 岁的约胡
姆走马上任,成了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干了四年以
后,他又回国转任了班贝克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但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里,他始终是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和伦敦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经常往来于德
国和英国之间,并在那里指挥定期的音乐会,为此,伦敦交响乐团还在1975
年将“桂冠指挥家”的称号授予了他。

约胡姆是本世纪早期最有影响的德国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
一件事,就是亲手组建和培养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1949 年,约胡姆在
自己的家乡创立了这个乐团,当时它与英国的许多老牌优秀乐团相比,无论
从哪方面看都显得是那样的年轻和缺乏经验,然而约胡姆却以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