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葡萄牙,以及后来在西属摩洛哥,巴利阿里群岛和法属里维埃拉。汉堡站的活动
范围比其他任何谍报站都大,因而它的规模也就比多数谍报站要大。
    维也纳站,活动目标是巴尔干地区和中东。通过当地德国人渗入罗马尼亚政界
和军界。在土耳其利用烟草公司掩护间谍活动。
    萨尔茨堡站:几乎完全不起作用。
    这个效力低、没有指导原则的组织体系只有一个优点:安全。你即使打入谍报
站的某个特务网,并不能使你深入到整个组织的心脏。但这是由巨大代价换来的。 
德占区的谍报站主要为其他谍报站吸收特务,很少自己派遣特务。它们的工作从不
象国内谍报站的工作那么重要。
    谍报局只在一个盟国里建立了谍报站,这个国家就是罗马尼亚,它名义上独立,
实际上被占领,五十万德军呆在它的领土上,强迫它进行合作。(另一个特殊例子
是维希法国及其殖民地和海外属地,尤其是北非,谍报局利用威斯巴登的德国停战
委员会内的一个小组,以及在法国领土上的前哨分站对这些地方开展活动。)在所
有其他盟国和中立国家,未设谍报站和从事公开军事间谍活动的分支谍报机构,这
些国家的谍报站称作战争组织。第一批战争组织当中,有一个是卡纳里斯在一九三
七年二月五日——正值西班牙内战中期——来到西班牙以便在那里建立一个谍报机
构的时候成立的。中日战争爆发后,大约在那一年年底,在上海建立了一个小谍报
站。一九三八年在荷兰也设立了一个。但是多数战争组织显然是在大战期间建立起
来的。
    到了一九四二年五月,共有十个战争组织,分别设在葡萄牙、西班牙、瑞士、
瑞典、芬兰、保加利亚、萨格勒布(为克罗地亚傀儡国)、北非(在卡萨布兰卡)、
近东(在安卡拉)和远东(在上海)。同谍报站一样,它们的内部组织结构是仿照
谍报局总部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起来的,它们直接受卡纳里斯指挥,在外地设有分
支机构。西班牙战争组织共有三十个这样的分支机构,少数几个比较大,但多数是
小的,设在西班牙各港口。    这种机构重迭的现象,典型地说明了谍报局工作的
混乱和重复,因此,战争组织对它们所在国家的谍报活动没有完全的控制权。谍报
站经常通过建有战争组织的国家,把自己的特务派到目的地。谍报站的军官有时陪
伴着这些特务。许多谍报站和前哨站在建有战争组织的国家设立常驻代表,他们以
商业作掩护进行活动,科隆站在马德里和里斯本的代表,维也纳站在土耳其的代表,
就是例子。有些代表同战争组织密切合作,有些代表保持独立,同他们的上级谍报
站保
    持着自己的联系。此外,无论是谍报站,还是谍报站一处——尤其是它们的经
济组和空军技术组——都往建有战争组织的国家派遣商人,执行短期间谍活动任务。
战争组织大概不会喜欢对它们领域的这种干涉,但是它们咽了这口气,尽量按照要
求提供帮助。然而,在战争后期,它们越来越多地同谍报站发生冲突,迫使后者日
益收敛在中立国的活动。
    这是因为,战争组织面临一个谍报局所有其他机构不曾面临的问题:它们必须
指望东道国的宽宏大量。卡纳里斯和外交部一致同意在驻外机构里“安插”战争组
织的人员。他们有了公开身份,就可以享受外交豁免权和其他特权。比如战争组织
可以设在驻外大使馆里。在西班牙,他们的大量人员住在享有外交保护的使馆建筑
物内。战争组织里比较大的前哨站常常设在领事馆。西班牙战争组织的前哨站,以
圣塞瓦斯蒂安、巴塞罗那、塞维利亚、摩洛哥的得土安和西属摩洛哥等地的德国领
事馆为驻点开展活动。虽然它们的工作人员多半是军人,却身着便服。
    战争初期,这样做并没有造成困难。即使当地战争组织几乎公开地进行活动,
东道国也不提出抗议,因为它们害怕德国。德国驻外使领馆对于小小的谍报机构也
不介意。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当皮肯布罗克指出,美国的参战缩小了特务的活动报
告区,提醒外交部谍报局可能要求安插更多的工作人员的时候,外交部一口应承下
来。但是外交部没有料到后来人员增加得那么多。随着盟军进攻的威胁不断增长,
谍报局的人员不断膨胀。后来西班牙战争组织仅在马德里就有八十七人,每人持一
张外交护照。此外,其他各种机构,例如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无线电截听站、武官
处和德国保安总局等,使安插在马德里的外交人员人数增至三百一十五人,几乎为
使馆原有一百七十一名全体工作人员的一倍!
    这就引起了磨擦,起初是在使领馆内部。一九四四年,德国驻斯德哥尔摩大使
抗议使馆内谍报局的人太多,理由是这将对他的工作带来危险。他说,战争组织的
十名领导人走掉一半,也不会影响情报效果。其他地方使领馆的大使或领事,抱怨
谍报局的人到来之前从不先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始终不知道谍报局在当地到底有多
少人,从未见过谍报局的报告,而这些他们都有权知道和看到。
    享受外交豁免权的不利的一面逐渐变得明显了:战争组织的工作人员没有掩护,
他们同特务不一样,只要东道国提出要求,就能被驱逐出境。随着战争转移到德国
的领土上,随着同盟国对中立国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驱逐出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
多了。战争组织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同东道国外交部争辩交涉,结果总是不妙。到
一九四四年十月,西班牙将同盟国捉交的一百四十九人名单上的八十二人驱逐出境。
    最后,战争组织在中立国领土上进行活动的主要有利条件已多半丧失了,这个
组织已经没有多大的存在价值了。
    谍报局的机构不仅包括柏林总部,各谍报站和各战争组织,它还在作战地区建
立机构,指挥前线特务进行活动,在作战地带及其所分管的地区收集情报。
    谍报局是在德国进攻波兰时建立这样的作战地区谍报机构的。它发现这些机构
在波兰以及法国和南斯拉夫都能有效地进行工作,不仅监督特务,而且缴获敌人文
件,审问战俘o,但是在俄国战役期间,谍报局一般只限于进行间谍活动。卡纳里
斯命令向每个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分配一个由二十五人组成的特务部队,它由两部分
人组成,一部分是近程侦察部队,另一部分是远程侦察部队。在前线附近活动的近
程侦察部队,侦察敌后三十英里以内的地区,送回战术情报。另外一些特务,主要
是波兰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身着敌军服装,驾驶缴获的车辆,携带无线电,
在敌后三十至两百英里的地区行驶,搜集作战情报。
    为了指挥俄国战线上的全部谍报工作,卡纳里斯建立了谍报局东线主站,任命
赫尔曼·鲍恩担任主站谍报处处长。鲍恩当过骑兵,又矮又瘦,抽烟一支接一支。
他于一八九七年出生于敖德萨,既会说乌克兰语,也会说俄语,战争爆发时来到谍
报局一处。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鲍恩在德军向华沙附近的苏莱奥韦克村发起进攻之
前三天走马上任,他的工作岗位代号是“瓦利工”(谍报局东线主站一处)。(瓦
利Ⅱ和瓦利Ⅲ分别处理谍报局二处和三处的工作。  )“瓦利工”和德军一起前进,
但是后来固定在林木茂盛的斯皮丁湖(今波兰斯尼阿尔德湖)畔一栋很不整齐的房
子里,这栋房子原是一个假日供膳寄宿处,此地靠近元首在拉斯滕堡的大本营。
“瓦利I”后来发展到五百人,其中包括俄国的志愿人员。
    谍报局前线机构经过改组,已经演变成两级结构。每个集团军群有一个谍报指
挥部,它主要指挥远程侦察特务,这些特务现在不是驱车进入,而是空降到敌部纵
深地区,搜集集团军群情报官要求提供的情报,每个集团军有一个谍报队,指挥在
前线附近进行活动的特务。它们的番号是一个三位数,头一位数是1 ,表示这个单
位属于谍报局一处。(谍报局二处和三处单位的番号分别是以2 和3 打头的三位数。 )
    意大利(南部战区)和希腊(东南战区)后来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在法国(西
部战区),由于盟军入侵威胁在即,卡纳里斯在一九四四年二月按照东线的做法,
将固定谍报站和谍报分站改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