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报,要他立即回到卡尔滕布龙纳的办公室。他回来后只活了六个半星期。
    柏林护城河北岸,有一条蒂尔皮茨沿河大街,街道两旁栽种着树木。谍报室的
办公室,就设在这条街上原来的一排豪华楼房里。要进入这些楼房,必须穿过毗连
的一座砂岩砌成的四层楼房,这栋楼房的门牌号码是七十二至七十六号,它就是武
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所在地,也是自从德皇威廉二世即位以来历届国防部的所在地。
所有的建筑物都有后走廊,和本德莱尔大街上的武装部队总部的凌乱建筑物连接在
一起,本德莱尔大街南北走向,与蒂尔皮茨大街成直角。谍报局的楼房里有弯弯曲
曲的过道,还有楼梯,过去的餐厅,厨房,女侍房间,卧室和起居室。这地方很不
适合办公。
    然而卡纳里斯从来不想搬走。他的办公室有—‘个面向护城河的阳台,外间还
有一个办公室,供两个秘书工作。他自己那间办公室不大不小,稀稀落落地安放着
一张办公桌,一个沙发,几个公文柜和一张帆布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他的
前任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照片,照片上有一列长长的题词,还挂着日本武官送
给他的一幅日。本油画,画的是一个凶神恶煞的魔鬼。卡纳里斯就在这儿工作,召
开每日碰头会,有时也在这里午休。后来柏林越来越频繁地遭到轰炸,迫使谍报局
和其他许多机构一起撤出首都。一九四三年四月十九日,谍报局搬到柏林南面大约
二十英里的措森陆军司令部。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八日,战争爆发之后一个半月,谍报局总部完成了组织发展
工作。它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部门。
    它的三个处仍然是卡纳里斯的独立下属机构,但是人们一般把它们合称为谍报
局。
    一处(谍报处)最大,最重要。一九四三年三月,它在柏林总部有六十三个军
官,而二处(破坏处)只有三十四个,三处(反谍报处)只有四十三个。一处的七
个组负责敌区的谍报活动,根据谍报性质,这七个组分别取名为:一处陆军东线组
和一处陆军西线组,这两个组是以挪威东部至意大利这一条线为界线,根据特务进
行活动所在的国家,而不是根据谍报所涉及到的国家划分的;一处陆军技术组;一
处海军组;一处空军组;一处空军技术组和一处经济组。除了特殊情况以外,一处
不具体管理特务,一般也不指挥谍报单位的实地活动。它基本上只起协调作用。它
向谍报局从事实地谍报活动的单位传达其他机关希望它们出去搜集情报的请求。情
报搜集回来之后,它将它们送给请求机关。它除了把明显无用的情报扔掉以外,一
般不分析估价情报,但它可以决定从事实地情报活动的单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
如,如果一个间谍网的头目有陷入危险之嫌,它可以命令这个间谍网进行改组。有
时它可以决定一个间谍网是否能买一辆小汽车。它可以询问某项工作是否已经完成,
能否再接受其他工作。它还清查间谍网的帐目,或者确定从事实地情报活动的各单
位特务之间的联络暗语。它负责处理这些单位提出的派遣人员和提供物品的要求。
在进行后面这项工作的时候,它得到两个小组的帮助;一处机密组(伪造证件、制
造隐显墨水、微粒和其他间谍活动设备)与一处通讯组。
    真正负责间谍活动的,是在实地从事间谍活动的单位。
    二十一个军区各有自己的谍报站,通常设在军区司令部大楼里,例如第十军区
谍报站,就设在汉堡僻静的哈费斯图德住宅区,离两旁栽种了树木的索菲因大街尽
头不远的那栋灰色三层钢筋水泥建筑物里。较大的谍报站有三种下属单位:谍报分
站、前哨站和报告中心。谍报分站是真正较小的谍报站。前哨站的活动范围更加有
限。报告中心是在战争期间建立起来的,它们帮助谍报站的特务到达活动地区,并
且报告他们的活动情况。在战争期间,这种办法普及到德占区。新型谍报单位纷纷
建立起来。战区谍报站称作谍报主站。非常小的谍报单位称作“前哨分站”。到了
一九四二年春季,纳粹德国的征服取得了最了不起的成功的时候,谍报局一共有三
十三个谍报站{ 包括两个主站),二十六个谍报分站,二十三个前哨站。(这不包
括当时拥有谍报局机构的唯一战区东线里面的由谍报局东线主站领导的机构。  )
在战争期间,谍报站的级别时升时降。瑟堡在一九四二年是一个只有三个人的反谍
报前哨分站,到一九四四年面临盟军入侵威胁时升为前哨站。塞萨洛尼基曾经是前
哨站,后来降为前哨分站。随着德国领土的丧失,这些谍报机构也就纷纷解散了。
    谍报站和谍报分站的组织结构,是按照谍报局总部的组织结构建立起来的。每
个谍报站和谍报分站都有从事谍报、破坏和反谍报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同样有和谍
报局总部相对应的分支机构。每个谍报站及其下属机构平均拥有一百五十名工作人
员,不过每个独处一方的谍报机构的人数有的多,有的少,多的像巴黎站有三百八
十二人,少的像瑟堡前哨分站只有三人。
    这些谍报站虽然在行政上属于所在军区,它们的活动却直接受卡纳里斯本人的
指挥。任何个人都没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够有效地监督分布得很广的三十三个谍报
站的工作,何况卡纳里斯也不愿意这样做,这就使这些谍报站实际上独立进行活动
了。有的谍报站甚至不往下派遣特务,柯尼斯堡、卡塞尔、波森、但泽等谍报站就
是如此。其他谍报站发挥了唯一的协调作用,是由于遵守了一条松散的原则,即各
个谍报站以它面对的敌人领土为目标开展间谍活动。德累斯顿谍报站的活动目标是
捷克斯洛伐克、斯图加特和威斯巴登谍报站的目标是法国,汉堡谍报站的目标是英
国和美国。但是,由于个人兴趣不同,即使这样松散的原则,也被打乱了。慕尼黑
谍报站的军官只顾搜集巴尔干半岛地区的经济情报,其他情报几乎完全不管,尽管
慕尼黑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都不能为该站的这种做法提供正当理由。在德累斯顿
谍报站,精力充沛的经济组组长蒂洛·德内中校,从他在西班牙和土耳其的特务那
里取得了许许多多的经济情报,以致他很快就得到了提升。他一离开,这个谍报站
的工作就全垮  ’了。
    这些波动,以及由于几乎完全缺乏集中领导而造成活动目标的重迭,妨碍了谍
报站之间的互相配合。每个谍报站各干各的。
    柏林(谍报站,而不是谍报局总部):主要是犹太人和瑞士特务从事军事与经
济情报活动,没有特定活动地区。特务活动目标广泛。该站一处处长活动积极,他
在一九四四年调到巴黎之后,整个谍报站的工作迅速瓦解。
    斯图加特站;能干的军官以及与外国有密切商业联系(斯图加特是旅居国外的
德国人的“首都”)的当地企业界为它提供高级间谍。法国陷落以后,它在西班牙
和葡萄牙建立了一个间谍网,从事经济和军事情报活动。
    蒙斯特站:从事陆军和空军技术情报活动。它在位于法国和西班牙边界的昂代
建立了一个谍报分站,收集在西班牙活动的特务提供的报告。但它同福克中校领导
的集中从事经济情报活动的科隆分站相比,不免相形见绌了。
    布雷斯劳站:活动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同时还在巴尔干地区和土耳其
从事一些经济情报活动。
    汉堡站c活动目标是大不列颠、英国的海外领地和美国,主要从事海军情报活
动,其次从事陆军情报、技术情报和经济情报活动。它着重从事海军情报活动,有
两个原因:一,它地处港口;二,该站站长,博学多才的赫伯特·维希曼上校,以
及它的两个分站领导人都是海军人员。它以盎格鲁撒克逊人为活动对象,是因为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形成的传统,同时也因为它的无线电人员擅长海外通讯联
络。
    它除了有特务在联合王国和美国活动外,还在下列地区建立了间谍网:拉丁美
洲,报告同盟国的航运和战争活动;土耳其,报告英国在近东的军事部署;西班牙
和葡萄牙,以及后来在西属摩洛哥,巴利阿里群岛和法属里维埃拉。汉堡站的活动
范围比其他任何谍报站都大,因而它的规模也就比多数谍报站要大。
    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