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前行进时,尾部驾驶员的工作,只不过是看看景色逐渐消失罢了。)
    德国军队在一九二六年开始发展装甲车,以满足这些要求。它最初要建造八轮
或十轮装甲车的野心勃勃的计划太费钱。一九二九年,军方颁发了六轮装甲车的说
明书。这种型号的车辆在三十年代初投入批量生产。这些装甲车成为陆军后来建立
起来的装甲侦察营的基干力量。这种车就是Sd·KfZ 231(231 型特种摩托车)。
虽然它有倒退驾驶系统和其他特殊性能,但它基本上是安装在卡车底盘上的一个装
甲车。由于标准迅速提高,它的越野性能很快就不适应了。
    因此到了一九三五年,德国有了钱,而且正在进行重新武装的时候,开始研制
八轮装甲车,依旧是原来的性能和Sd·KfZ牌号。
    这种漂亮的车辆,每一个车轮都有独立的悬置和传动装置,每一个车轴都联着
一个独立的方向盘。这样它不仅具有可同履带车辆相媲美的越野性能,而且速度要
快得多——每小时五十英里。它有半英寸厚的装甲板,有一根四分之三英寸口径的
炮管和一挺机关枪。每辆车载四名乘员,包括车辆后部的驾驶员,最大行程约二百
英里。这种装甲车有三种型号:Sd·KfZ·231 (八个轮子),有一个活动炮
塔;Sd·KfZ·232 (八个轮子),有一台无线电,但炮塔是固定的;Sd·
KfZ·233 (八个轮子),炮管口径比较大,车顶是敞口的。一九三七年,这种
装甲车开始取代六轮装甲车,到了一九四一年,它成为德国军队的标准重型装甲侦
察车。
    但是这种车没有使用很久。因为它到了俄国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上就陷入泥潭
了。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希特勒下令停止生产这种装甲车。他以另外一种车来代替,
这是更加现代化的八轮车,一九四零年为适合热带地区使用而设计的。
    它的发动机有十二个气冷式汽缸,它的型号是Sd,KfZ·234 ,一九四三
年七月投入批量生产。这种车不仅能在俄国某些最恶劣的条件下行驶,而且也能适
应战争的新要求。它有一根三英寸口径的长管炮,装甲板达一英寸厚。除了这种八
轮装甲车外,德国人把半履带式车体的Sd·KfZ·250 型装甲运兵车,改装成
Sd·KfZ·250 /9 型装甲车。这是一种适合于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行驶的重型
地面侦察车。
    补充这些远程车辆的,是轻便侦察车。一九三七年第一次投入使用的这种轻便
车共有三种型号:Sd·KfZ·221 ,可坐两人,在敞顶炮塔上有一挺机关枪;
Sd·KfZ,222 ,可坐三人,有一根四分之三英寸口径的炮管;Sd·KfZ·
223 ,带有一台无线电。虽然这种车速度比较快(每小时达四十英里),装甲厚
(达半英寸),机动灵活,每个轮子有独立的传动装置和独立悬置,但是它的越野
性能并没有部队对于这种车辆所期望的那么好。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
轻便侦察车,整个战争期间都在使用它。
    这些重型和轻便侦察车,成为装甲侦察营的核心装备。
    战争开始时,每个营有两个装甲车中队。每个中队有一个重型侦察车排和两个
轻便侦察车排。重型侦察车排有六辆较大的装甲车。同样,这些装甲车不是听从情
报参谋的指挥,而是听从师长的指挥,它们象梭镖一样插入师主力部队前面的陌生
地区。它们设法找出敌人的大致所在地,用无线电向师部报告哪里有障碍物、哪里
有路障,哪里有反坦克炮,以及它们同敌人遭遇的情况。
    一旦同敌人遭遇,师长派出他的两个轻便装甲车排,共计十二辆较小的装甲车。
他们密密地围住大型装申车看见有敌人的地方。它们伸出小小的触角,从更多的地
方寻找敌人,因而能更准确地发现敌人的位置。当两军的主力部队将要发生冲突时,
这种情报自然就更加急需了。支援装甲侦察车的是一个摩托中队和一个重武器中队。
一旦小规模战斗扩大,摩托中队迅速到达以捉供火力。重武器中队包括一个炮排,
用来支援摩托兵,和一个工兵排,用来帮助车炮渡过溪流和越过其他障碍物。  
(这些部队在执行所在营的其他主要任务,例如前去占领并守住重要据点,掩护师
的活动以防敌人看见的时候,都起很大作用)。再加上一个通讯排和补给队,这个
营的编制就完整了。
    战争期间,这种装备、编制和一些名字都改了。在准备进行俄国战役时,德国
军队从一九四零年五月的十个装甲师扩充到第二年的二十一个装甲师。坦克生产处
于优先地位,装甲车的产量落后了。结果,许多新的装甲师的侦察营,只有一个侦
察车中队和一个排,而不是两个侦察车中队。然而在一九四三年,希特勒和古德里
安改组了装甲部队的指挥机构,以图再次转入进攻。他们把中队改名为“连”,因
为中队这个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跑得很慢的马,而“连”这个词早就是坦克兵所使
用的了。他们增加了原来每营两个甚至三个装甲侦察车连的数目。他们把陷在俄国
无法脱身的摩托兵改为乘坐装甲运兵车的步兵。不过,所有营的编制和装备并不都
是一样的,特别是后来投入使用的Sd·KfZ234 和250 /9 都分配到最需要的
侦察部队,而且分配得很不平均。
    侦察营通常侦察最当前、最局部、因而也就最富有战术意义的形势。一九四一
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在北非的第三侦察营报告,敌军装甲部队正在
阿杰达比亚以北十英里的沿海公路上行进。这支装甲部队由装甲车、士兵和大炮组
成。第十五装甲师得到通报后,将这支装甲部队赶跑了。地面侦察结果偶尔送到元
首的形势讨论会上。
    一九四三年三月五日,约德尔对希特勒说:  “敌人第一次出现在斯贝特拉以
东,它被西迪布齐德地区的地面侦察部队发现了。那儿还有一些坦克和别的一些活
动。现在南部地区的情况已经完全清楚了。”
    地面侦察部队不能保证消息完全可靠,因为指挥员有时候从它的报告中得出错
误的推断。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隆美尔从第二十一装甲师的侦察营听到英军装甲车
辆大量活动的消息。他以为这只不过是武装侦察而已。事实上,这是英国大规模进
攻的开始。
    其他形式的地面侦察,如同装甲车辆那样有它自己的高度专业化办法。十二个
特种工兵排在俄国前线的几个点埋设音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或者叫做测音锅,
呈圆筒形或圆锥形,大约高十六英寸,直径五英寸。它们埋在地下。用电线把它们
同中心监听站联接起来。监听站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根据噪音的音质和音量,就
能辨别出敌人在进行什么活动。
    这些传感器主要是探察敌人的坑道或者炸弹的定时装置。但是它们也能听到一
个步兵侦察员的到来。传感距离取决于地面质地:在软质地面上是十五至二十码;
在硬质地面上是三十至三十五码;在冰地上是八十至一百码。一旦听到若干敌人步
兵来了,中心监听站就引爆靠近这些步兵的地雷。特种工兵排分布在前线的一,二
英里的地面上,但是由于他们不断疏开,他们的有效作用就减低了。此外,敌人的
炮火经常炸断他们的许多电线,因此在战斗中,特种工兵排很少有机会引爆他们的
地雷。最后,德军在战争后期节节败退,他们埋没测音锅和地雷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整个音响传感器计划始终不过处于试验阶段——有一个并非最不重要的原因是,这
个计划完全是防御性的,绝不可能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带来许多希望。
    一种重要得多的特殊地面侦察,是准确测定敌人的炮兵阵地。德国在重新武装
期间,在许多炮兵团里建立了炮兵观察营来做这种工作。其中包括声测队和光测队。
光测队从相隔各为半英里的三个点来测出敌人炮口焰的方位,在地图上画出线来,
再看这三条线在哪里交叉。声测队在有雾、下雨的时候以及在有山梁的地方进行活
动,和光测队的测量活动互为补充。它根据四个传声筒收到的炮弹出膛的轰响声和
炮弹嗖嗖到达之间的时间差,来测定敌人大炮的方位。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前面的一个观察营,从一九四
一年十一月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