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军总司令部还包括另外一些收集和分析情报的机构。
    通讯情报总部由空军通讯处领导。为了满足空军总司令部关于战略航空摄影的
要求,成立了特别远程侦察机中队。驻外空军武官也提供情报。
    同陆军一样,空军也设立了战地情报机构。大约每七架飞机中有一架是侦察机。
远程侦察机中队主要使用照相机进行侦察,近程侦察机中队则主要用目力观察。战
地司令部的摄影小组冲洗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对照片加以说明。陆军部队的联络官
向侦察机中队传达地面部队对航空侦察的要求,然后回去报告侦察结果。在空军总
司令部里,一位将官(在战争期间他的官衔发生了变化)监督着空中侦察机构。
    战地无线电侦察单位收听敌方空军单位的电讯情报。跟随空军作战部队的空军
参谋部门多半是按照陆军的形式组织起来的,其中包括分析研究情报的情报参谋。
摄影单位和监督无线电侦察的通信单位的负责人都在这些参谋部门工作。
    海军情报机构集中在柏林海军总司令部。战争开始之后几个月,海军总司令部
在一次改组中成立了海军作战指挥部。它有三个下属机构收集和分析情报:——海
军作战指挥部一处,即作战处。它在作出指挥决定的过程中对敌人的情况进行判断。
    ——海军作战指挥部三处,即外国海军处。它对收到的原始情报进行分析,并
把这些情报交给海军作战指挥部一处。这个处的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专门掌握有关所
有外国商船的情况。
    ——海军观察处,海军通讯情报机构的通常称呼。它和海军通讯机构一起组成
海军情报处(Marinenachrichtendie—nst)。这是对
“Nachrichten”这个德文词的方便称呼,不过这个称呼有时把人弄糊
涂了。  “Nachrichten' 的基本意思是“新闻”或“消息”,也有
“通讯”和“情报”的意思。海军情报处原来是海军作战指挥部二处。但海军观察
处的规模迅速扩大,使情报处由处变成了司,在战争后期,负责潜艇的机构接管了
海军作战指挥部二处之后,这个司实际上变成了海军作战指挥部四处。严格来说,
海军观察处是这个司的无线电侦察处。
    战争期间的德国海军是由两个人指挥的。自从一九二八年以来指挥海军的是
埃里希·雷德尔海军元帅。他在一九四三年一月三十一日被身材矮小、面颊瘦削、
对希特勒崇拜得五体投地的卡尔·邓尼茨海军元帅所接替。邓尼茨作为潜艇指挥官,
发明了狼群战术。这种战术几乎使德国赢得了大西洋海战的胜利。他担任海军总司
令以后,仍然兼任潜艇首领的职务。
    虽然陆、海、空三军自然而然地比德国其他社会部门集中着更大的力量从事军
事情报活动,但还有几个部级机构也参与情报工作。
    这几个部当中的第一个是外交部。它派在国外的外交官利用驻外机构的传统办
法搜集情报。其中许多是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的情报。外交部政治部
接收并分析研究这些情报。商务机构处理经济情报。外交部也有自己的密码破译员,
他们隐蔽在行政人员之中。外交部新闻司负责阅读外国报刊,从中寻找政治经济情
报。
    外交部长是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他对外国情况的了解,以及他以前在
卖香槟酒时学会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最初担
任希特勒的外交事务首席顾问,赢得了一次重大的外交胜利,那就是通过淡判达成
了一九三五年英德海军条约。希特勒认为这个条约消除了他在推行侵略计划时遭到
英国干涉的危险。不久,里宾特洛甫担任外交部长。无论德国人还是外国人,很快
就发现他自负、虚荣、愚蠢。有一次,他接见一位美国外交官,他自己足足讲了两
个小时,除了翻译的时间外,老是滔滔不绝。他一直坐在椅子上,两手伸开扶着椅
把,闭着眼睛。他死死地保护着他那个官僚主义的小王国。唯恐别人插手,他有一
半时间花在内部的互相争吵上面。但是在战时,他的这种做法很不成功。
    他在外交部建立一个主要是在国外执行任务的间谍机构。在外交官们看来这是
颇不寻常的。他的动机之一是要揽权。这个间谍机构称作三处,即情报处(一处和
二处是宣传单位。  )同样的动机驱使他建立了一个无线电监听所,称作湖滨楼特
别监听所。这一次他略有所失,因为他不得不同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共同使用
这个监听所。戈培尔还有一个获得外国消息的来源,那就是官方新闻机构德国新闻
局。
    另外一个部也设有搜集情报、主要是经济情报的机构。德国经济部里有一个外
国经济局,该部的半独立性的德国统计局里有一个外国经济情况统计和外国经济研
究中心。它们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战时经济和军备部提供了不少材料。
    德国最成功的情报机构之一是具有部级地位的研究部。
    研究部成立于一九三三年。它窃听电话,截收外交、商务和新闻方面的无线电
报,并且破译密码。虽然它独立进行活动,但为了掩饰秘密,却在表面上同德国的
其他机构保持着最广泛、最复杂的行政联系。它是全国性机构,从国家预算中领取
经费,但它在行政上却对一个邦政府即普鲁士邦政府负责,然而普鲁士邦政府并没
有交给它这些任务。为了伪装,它还在它的名称上面加上“德国航空部”,尽管它
同那个机构毫无联系。后来,它的官员的名字列在四年计划委员会官员名单里面。
它之所以能和这个机构牵扯在一块,是因为这些机构都归赫尔曼·戈林一人领导。
他既是普鲁士邦政府首脑,又是德国航空部长,四年计划委员会负责人。戈林一人
控制着研究部的工作。有时它的确象是戈林个人的通信情报机构。
    第三帝国的政权当然掌握在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手里。纳粹党
有自己的情报机构,这就是党卫队保
    安处,它有部分机构从事对外情报活动。除了研究部外,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之后很久才成立的唯一的德国重要情报机构。
    党卫队保安处的首要作用,是使纳粹党时刻警惕它所面临的一切危险。它是向
它的母组织黑衫队报警的。黑衫队原来是在一九二三年作为希特勒的警卫队而成立
的,后来发展成为整个纳粹党的保卫队。一九二九年,海因里希·希姆莱担任黑衫
队队长。希姆莱留着平头,戴一副眼镜,是一位颇为精明的组织家。他冷酷无情,
死心塌地为希特勒和他的反犹太人使命效劳。希特勒看中了他,让他管理整个极权
主义的秘密警察机构,负责集中营、强劳营、死刑毒气室和国中之国的党卫队军事
机构。
    纳粹党在一九三零年九月的选举中突然赢得了重大胜利,从那时以后,中央政
府和各邦政府加强了对纳粹党的监视。希姆莱很快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情报组织来向
他通报中央政府和各邦政府的活动。就在这时候,一位年轻的由于有闺房之丑而被
革职的前海军军官正在寻找职业。他拿着的一封介绍信最后落到了希姆莱的手里。
信中如实地介绍他当过“信号兵”(Nach,ichteno“i2 ier),
但希姆莱把它理解为这个词的另一个含义,即“情报军官”。他还看到介绍信里所
附的照片。他喜欢这位年轻人的北欧日耳曼人特有的英俊面孔。
    他把他召了来。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四日,这位高个子、大屁股、黄头发、蓝眼睛、二十七岁的
小伙子来到希姆莱在慕尼黑郊外的养鸡场。这位党卫队首脑用军人的话说:  “我
需要一个情报官。”他让这个年轻人在二十分钟内把他认为这样一个机构应如何进
行活动的想法写下来。这位求职的年轻人同情报工作从来没有任何联系,但他根据
当海军时所学到的一套军事知识,写出他的文章,文章中也夹杂了一些军事术语。
希姆莱当即雇佣了他。赖因哈德·海德里希的火箭式升迁从此开始了。他不择手段
地使党卫队的力量和情报活动达到实际上几乎控制整个国家的程度。从这一点上来
讲,象他这样的官运,在第三帝国只有几个最了不起的人才有,但是,就其对德国
海外情报所产生的影响来说,这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