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情报工作所受的影响的差别是非常显著的。
    具有感召力的权威破坏了德国情报机构所作的努力,因而减少了情报的数量。
它以不合理和不切合实际的方法来审查情报,因而降低了情报的质量。希特勒的感
召力毁了德国的情报工作。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送给元首的情报都是有毛病的和不充分的。但是假定情报
是完善的,他能较好地利用它吗?他能比较有效地利用它来洞察别人所耍的花招吗?
回答是否定的。
    这是因为,希特勒是情报的最终使用者。他站在情报金字塔的顶上。他肯定下
级只看到所有情报当中的一部分,而他自己接触了所有的情报,他一人分析了情报,
对情报的意义作了最后的决定。更重要的是,他一人决定武装部队是否要根据情报
采取行动,因此,归根结底,他一人决定了情报对德国战争活动的影响。
    希特勒有五个头衔。他是国家首脑、政府首脑、纳粹党领袖、武装部队统帅和
陆军代理总司令。由于他担任这些职务,大量情报送到他那里。每天早上,新闻秘
书放在他门前的不仅有德国政府报纸和纳粹党报纸,还有来自外国的新闻报道,如
《每日邮报》的报道,塔斯社的新闻,和瑞士、瑞典报纸上的消息。每天,外交部
驻元首总部的联络官瓦尔特·黑韦尔提供三至五份文件。例如,一九四一年九月十
九日,星期五,他送交希特勒的有德国驻罗马大使馆的一份电报,驻里斯本公使馆
的一份电报,一份截收后由外交部人事处破译的土耳其密码电报,以及外交部情报
处的一个特务写的报告。在另外几天,黑韦尔送给希特勒的有研究部的报告,里宾
特洛甫和里宾特洛甫的主要助手利库斯的备忘录,以及外交部新闻司的剪报。他还
口头报告,比方说,他转述了外交部在北非一个联络员讲述美国兵怎样只为了赚钱
而打仗的消息。此外,希特勒每天举行两次形势会议。在这些形势会议上,约德尔
以及俄国战役开始以后的参谋总长报告军事形势,其详细程度几乎叫听的人受不了。
比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蔡茨勒向他报告:在菲比希部有一个小镇,名叫基
里叶沃镇,大约有一千敌人骑兵开到那里。下述情况颇为有趣:从第四十近卫师和
三二一师抓来了俘虏。这两个师原来部署在(德国)第六集团军的西北角。俘虏们
说,他们是接连三夜急行军赶到的。从这一点可以得出结论:敌人正在削弱第六集
团军的正面,以便向奇尔附近的这个据点进逼。
    还有一个迹象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第六集团军令天只受到非常轻微的进攻。
    军队指挥官经常亲自汇报;希特勒经常打电话叫他们提供情报。除此以外,希
特勒还得到有关各种问题的口头和书面报告,报告的来源极为广泛——戈林,戈培
尔,各省省长和纳粹党其他官员,象黑森亲王菲利普,或者象前外交部长的儿子康
斯坦丁·冯·诺拉特(他向希特勒报告说,在西西里的意大利人有多么坏)那样的
特使,有实业家,有他所接见的外国政治家和外交官,甚至偶尔还收到匿名信。希
特勒说,他每天仅仅阅读报告和备忘录就要花八个小时。
    希特勒对于情报工作懂得很多。他承认从飞机上辨认部队的困难,并且知道窃
听员能辨别出敌方个别无线电报告员的声音。不象大多数门外汉,他知道并不存在
什么英国密码,而是存在着好几种密码,这些密码的份量不同,拍发密码的时间也
不相同。他非常详细地知道情报军官如何把点滴情况凑成一份完整的报告:  “我
今天收到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说,有一条俄国公路通往前线的一个防区,那里部署
了三十六个步兵师和装甲部队,还有许多装甲团和其他部队,报告还说,昨夜一千
辆车辆通过一条公路,今夜有八百辆,后来又有一千二百辆和三百辆,这是对整个
东线的一个警报:“马上就要进攻”。”他警觉到敌人搞欺骗的可能性,对一份报
告发表评论说“好得叫人不能相信”,在盟军登陆前他对另一份报告表示怀疑:  
“敌人的行动非得要这样招摇吗?”
    他不仅懂得情报,而且在战术和作战方面运用情报。一九四二年十月,他从
“敌人的大规模行动”和“在顿河上架桥”推断出俄军将要“跨过顿河,朝着罗斯
托夫……大规模进攻。”他派遣了三个师。几个星期以后,空军拍摄的航空照片证
明:“在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防区的那段顿河上新架的桥梁数目不断增加。因此元
首仍然预料俄军要跨过顿河朝罗斯托夫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命令轰炸这些桥梁。
一九四一年二月,德国驻安卡拉武官报告,如果德国不把它驻保加利亚的军队撤离
土耳其边界五十公里,土耳其将对德宣战。希特勒发出了必要的命令。当英国报纸
宣布,美国飞行堡垒式轰炸机将“彻底摧毁”德国时,希特勒建立高射炮阵地并储
存大量炮弹。
    但是他在战略上不利用情报。他的战略是从他的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这些基
本概念使他成为他这样的一个人,使他居于他这样的地位。如果承认他的种族主义、
反犹太主义或地缘政治使命感有任何错误,那就不仅会损害他的政治权力,也会毁
了他自身。结果,这些概念是不可理喻的,也是不可辩论的。任何事实从来都不能
使希特勒相信他是错的。
    另一方面,有些事实使他确信他是正确的。他对世界的看法是根据现实的某些
方面形成的。当他后来又发现现实的这些方面和它们所产生的结果时,他就以此来
证实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认为电影《愤怒的葡萄》与其说是一部故事片,不如说
是一部纪录片,电影中一贫如洗的农民,证实了他想象中的一个“衰落了的国家”。
这些证明自己的论据是对了的事情,在胜利的那些年头是经常发生的。他总认为美
国终将并吞英帝国。因此,他认为有关同盟国之间各种磨擦的;肖息都证实了他如
上的看法。反馈加剧了这种曲解。他的下级知道他喜欢什么,用许许多多的证明材
料来支持他的观点。
    他们送去他所喜欢的报告,在会议上附和他的意见。
    但是,现实中另外一些不怎么叫人舒服的方面依然冲击着他。希特勒以不承认
这些情况来维护他的看法。为了减轻思想上的负担,他选择了一班人马,这些人事
先把希特勒不愿意知道的许多情况隐瞒起来,不让他知道。新闻秘书迪特里希审查
许多报纸材料。凯特尔不让托马斯递交报告。这些人相信他们在保护他们的领袖。
有一次研究部情报分析处处长赛费特送上一份报告·里面有令人不愉快的消息。
    希特勒的一个助手问他:  “你怎么能在这个时候送这么一个报告给元首?”
    赛费特回答说:  “如果我不送这个报告,你就要把我贴墙站着,把我枪毙。”
    “不,”助手回答。  “元首作出了决定,我们就不应该再搅乱他的直觉。”
    在形势会议上,约德尔拼命强调德国所取得的小小胜利,对德国的退却则尽量
轻描淡写,因此,局外人不大可能知道德军正在大规模的进攻面前节节败退。一九
四四年十一月六日,德军在摩泽尔丧失了一个桥头堡以后,约德尔这样向希特勒报
告:摩泽尔以南的德国散兵“突然遭到激烈进攻。进攻发展成为在这些小村庄周围
展开的非常激烈的肉搏战。三辆(敌人)坦克被击中。敌人最后把我们的散兵推回
到摩泽尔这边。然后我们放弃了南面的桥头堡。”至于别的地方,约德尔的报告强
调俄军的进攻被击退,德军正在反攻,部队在毫无作战意义的情况下勇敢抵抗。有
时候,当士兵不得不承认撤退时,他们从来不说被打败,而是说敌人在“进逼”,
敌人占压倒优势的兵力迫使英勇的部队让出一点阵地。希特勒的部下就是用这样的
办法来使他听不到不愉快的消息。
    但有时候坏消息确实传到了他那里。在某些情况下,他事先就把坏消息抵销掉
了。如果报告上说敌军力量占优势,他就说送报告的人有“失败主义情绪”——对
德国取胜缺乏信心。这就使得他不能进行认真的考虑。希特勒还可以斥责写报告的
人是个“专家”,说“专家”,通常的意思是指一般参谋或外交官。他在外交和军
事上取得胜利的那些年里,外交官和参谋部曾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