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所不惜。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当一颗谋杀希特勒的炸弹爆炸之后,凯特尔从
烟尘中爬起身来,使劲抱着他的主子,大声喊道:  “我的元首,您还活着!您还
活着!”那年的下半年,当武装部队的成员可以合法地加入纳粹党的时候,他加入
了。凯特尔认为,支持希特勒,帮助他解决困难问题,是他应尽的责任。在形势会
议上,他常常插话,表示同意希特勒的观点。他从不反对希特勒,大概只有一次是
例外,也从不支持反对希特勒的指挥官。他不让希特勒看到令人扫兴的情报,怕他
看了后感到不安。他对希特勒唯命是从,即使他本人认为希特勒的命令对军事行动
有害,或者同希特勒刚刚发出的另一道命令相矛盾,他也不去管它。一位观察家一
语道破地说:他只知效忠,没有个性。话又说回来,如果他没有这样一副奴才相,
他早就被撤换了。
    他手下的一个最重要的部门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是阿尔弗雷德·
约德尔。此人薄薄的嘴唇,瘦削的面庞,沉默寡言,机诈权变。如果有谁称得上是
希特勒的参谋长,那么这个人就是他。一九三六年,他不肯当德国新建立的空军中
的参谋总长,宁愿继续担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第一任部长。他也相信希特
勒,但不是像凯特尔那样毫无保
    留地相信。有时候,他挖苦希特勒,有时候又硬顶他几句。但是在通常情况下,
他比较讲究策略、比较圆滑。他在报告有关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问题的形势会议上,
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具体事件的时候,有时不经意地透露了整师部队后撤的令人不
愉快的消息。他常常先回避困难问题、只是等到后来才把它们提出来,并且奉劝希
特勒作出让步,甚至改变主意。
    一九四四年,他也参加了纳粹党。他会耍笔杆子,希特勒的许多作战命令和德
军的许多公报都出自他的手笔。他最后的墨迹之一,是在兰斯的一所学校里代表德
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所拥有的权力,似乎使它能够运用协调一致的战略为陆海
空三军制订作战计划,就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那样。但是它没有做到这一点。首
先,它是一个参谋部,没有指挥权。凯特尔的权力只限于统帅部内部;他不能对陆、
海、空军的三个总司令发号施令。只有希特勒才能那样做,虽然他常常通过凯特尔
来发布这些命令。第二,三个总司令互相妒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陆军的力量
最强大,德国是大陆国家,因而陆军是最重要的军种。海军不会让一个门外汉来处
理它的特殊问题。空军是由赫尔曼·戈林指挥的,在党内,他同希特勒交往甚密,
这使他比凯特尔拥有更大的权力。陆、海、空军的三个总司令从未聚集在一起联合
制订过作战计划。第三,希特勒想把制订如此重要计划的权力保留在自己手中;他
担心不这样做就会大权旁落。他基本上把统帅部,尤其是把统帅部的作战部,当作
宣传他的观点的喇叭筒。他让它处理许许多多的紧急事务,忙得它团团转,无暇考
虑长远计划。他一直使它保持一个小小的规模,大约只有五十至六十名军官。武装
部队最高统帅部这个堂堂皇皇的名称,同它实际拥有的权力是不相称的。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作了一系列决定,将前线划分为东部战区和其他战区。他
指定西部战区(法国)、南部战区(意大利和非洲)、东南战区(巴尔干地区)由
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指挥,东部战区(俄国)则由陆军总司令部指挥。这就是说,
陆军总司令部同苏联作战,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同英国和美国作战。实际上,希特
勒的目的是要削弱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权力,从中分出一个陆军总司令部来。从
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让这两个互不协调的机构成为平等的因而也就互相竞争的机构。
这就中断了以西方同盟国为对象、因而也就是为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服务的陆军情
报机构的指挥系统。
    在原来的战争部里,有几个机构从事情报工作。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保留了这
些机构,在战争期间又增添了一些机构。
    ——军事谍报工作是由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A—bwehr)一处负
责的。  (Abwehr这个词的意思是“防”,在这里指的是反间谍,反情报,
这是谍报局的作用之一,但不是它的唯一作用。  )谍报局是由三个处组成的(二
处处理破坏活动和少数民族起义。三处处理反谍报。  )这三个处反过来又是对外
情报和反情报部的一部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局长是卡纳里斯海军上将。
由于谍报局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有关间谍的一切活动,例
如吸收和派遣间谍、指挥和通信,都是由谍报局一处替陆、海、空三军统一负责。
    ——卡纳里斯的谍报局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外情报处(一般叫作Awsla
nd)。它的各个小组收集、分析、估价并发送情报,尤其是外国报刊上关于其他
国家的可能影响军事形势的内政外交事务的情报。
    ——密码处截收外国的新闻、外交和军事无线电报,破译其中的密码电报,并
且分发破译结果。这个处隶属于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下面的武装部队通讯局,人们
常常称它为〃 OKW/chi〃 ,或者只叫“chi〃。这是德文名称〃 Chiff
rierabteilung' (密码处)的简称。
    ——战争期间的邮件检查是由对外情报和反情报部下属各站负责的。
    ——同军事问题有关的外国经济情报,是由战时经济和军备部的战时经济处负
责收集和分析研究的。从一九四二年开始,这个部为负责军火生产的新部长阿尔贝
特·施佩尔所接管,它换了好几次名称,就象这个部的对外情报处换了好几次名称
一样。
    ——一九四三年一月,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成立了一个小小的情报机构,
为统帅部挑选重要的情报,并把这些情报送给约德尔。这个情报机构自己很少分析、
估价情报,只是根据各军种的情报机构所提供的情报简报提出它自己的报告。
    除了作战部下属的那个小小的情报机构之外,所有这些组织郡是上有总部,下
有分部。它们的总部都设在本德莱尔大街或元首府附近的地方。
    希特勒所领导的除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外,还有陆,海、空三军。每一个军
种有自己的总司令部。一九三五年,当希特勒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开始迅速扩军
的时候,发生了两起组织机构上的重大变化。从那年三月一日起,希特勒公开建立
了空军,作为德国军队的第三个军种。六月一日,陆、海、空三军各自的最高指挥
部有了统一的名称: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空军总司令部。每一个总司令
部有自己的总司令。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兼任航空部长和其他重要职务。
    以前,这几位总司令向战争部长汇报工作。一九三八年,希特勒亲自执掌三军
指挥大权,从那时以后,他们就直接向希特勒汇报。在大战期间,这种指挥关系发
生了重大变化。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九日,希特勒在俄国发动的闪电战的失败已成
定局之后几天,撤掉了陆军元帅瓦尔特·冯·布劳希奇的陆军总司令职务,由他亲
自担任作战指挥。不过他没有正式担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这是希特勒征服陆军的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步骤。从此以后,他掌握了绝对的直接指挥权,向前线的司令
官们下达作战命令。
    陆军总司令的直接下级是野战部队的司令官和总司令部各部门的长官。在和平
时期,后者包括陆军军械部、陆军行政部、陆军组织部的负责人,各军兵种监察官,
以及在这些地位平等的军事领导人中间名列前茅的那位陆军参谋总长。
    在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陆军参谋总长下到野战部队之中去,总司令部任命一
位负责陆军装备和兵员补充的指挥官,替他承担为战时陆军征召、训练和装备部队
的繁重任务。除了组织部以外,总司令部里其他所有部门都由这位指挥官领导。像
陆军参谋总长一样,他的唯一上司是陆军总司令,在后来就是希特勒了。
    陆军参谋总部后来移到野战指挥部里。野战指挥部的代号叫“策佩林”。它设
在柏林南面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