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男人干的。招收后备军官时,利斯寻求眼界开阔而且具有国外工作经验的人,例
如曾经在外国呆过的新闻工作者和实业家。他发现律师不大适合做情报工作,觉得
他们的想法太呆板,太抽象。
    但是所有的组长和关键岗位上的军官都是一般参谋。没有一人接受过特殊的情
报训练。人们认为他们在军官学校的学习以及他们具备的一般军事经验,使他们适
合于对每项情报的含意及其在作战上的重要性作出判断。他们一边干一边学习情报
工作。这个过程一般要花三至六个月,准备担任组长的人花的时间更长一些。据估
计,一个新来的人要想自己有所贡献,需要一年的时间。
    最初几年挑选西线外军处一般参谋的主要考虑因素,是要懂得外语和具有在国
外生活的经验。这些条件,以及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常常还具有的不偏不倚和熟练完
善的素质,有助于在情报工作上获得成功。但是这些条件和素质,在军队里理所当
然地没有担任更重要职务的战场指挥官必具的条件和素质——果断、魄力和决心—
—那样地受到器重。因此,挑选来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常常是作战处挑选后剩下的
那些人。然而,到了战争后期,西线外军处同孪生的东线外军处一样,雇佣了一些
负伤的军官,他们可能不具备上述文化条件和素质,但确实具有作战经验。
    一个人一旦进入情报界,他就很有可能一直呆在那里,因为花了许多时间才获
得的对敌军情况的了解,是非常宝贵的,浪费了实在可惜。许多一般参谋最初讨厌
情报这个行业,他们认为自己是军事上的多面手,担心象利斯所说的那样,他们将
“只能得到优秀品行勋章,而不是骑士十字勋章和比较愉快的同志情谊。”但是他
们中的许多人后来被情报工作吸引上了。洛塔尔·梅茨上尉一九四零年来到情报部
门的时候是“很不乐意的”,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个工作“使我入迷””一半因为他
搞情报比担任师作战参谋时对战争的了解要全面得多,一半因为他觉得他可以对高
级指挥部的决策作出贡献。利斯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自从我离开东普鲁士来
到三处,从来没有——而且,除了后来在伦敦担任武官的职务外,就再也没有——
一项丁作象目前的工作这样使我感到非常满足。我每天可以使用我学会的三门语言,
我可以运用多年来获得的全部技术知识和个人经验……最后,我们三处的判断常常
可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情报这个行业抓住了你,就不会很轻易地放你走
了。”
    尽管如此,为了获得至少是比较广泛的经验,为了同野战部队人保持联系,而
且首先是为了取得晋升的资格,西线外军处的一般参谋通常要离开该处一至两年,
到前线服役。然后回到可以更好发挥他们的专长的地方。
    利斯强烈抱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没有报告法军的部
署,并因此被认为是一个爱发牢骚的人。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前的几个月里,利斯利
用部分时间和这个间谍机构一起工作,以便改进它的工作。他和卡纳里斯一起出席
了谍报局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召开的一次会议。他在西线外军处为谍报局军官举办
训练班,向他们讲解他们的间谍报告如何才能反映比较全面的情况。除此以外,他
到前线访问了几次。他在杜塞尔多夫和威斯巴登召集了西线情报参谋会议。他告诉
他们他需要什么,他们也告诉他他们想要什么。这次会议的更加令人难忘的结果是
“西线鸡尾酒”。这种新的饮料是由西线外军处所研究的十多个国家的等量名酒掺
和而成的——比如英国的杜松子酒,意大利的康帕里酒。
    利斯一再说所有的情报参谋都喜欢这种新饮料。
    他监督一些出版物的写作、出版和发行,其中包括关于几个西线敌国军队的新
的备忘录,配有敌军坦克、武器和徽章的图片的新册子,以及敌军防御工事新地图。
利斯认为,西线外军处的出版物,并不少于一个有利可图的出版社的出版物。
    德国征服挪威以后,希特勒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召见利斯。(第一次是在一九
三八年,利斯向希特勒汇报了在凡尔赛举行军事检阅欢迎来访的英王乔治六世时法
军给他留下的印象。)希特勒对英国俘虏感兴趣,他叫利斯将俘虏中会讲德语的军
官和军士各一名带到总理府花园。希特勒审问了他们以后,起身要走,但又转身说
道:  “好吧,孩子们,当你们写信回家的时候,你们可以说这场战争是没有必要
的。”
    四十年代初期,利斯的主要工作是了解敌人的战斗序列。巡逻队、战俘和空中
侦察提供了点点滴滴的情报。战争爆发时陷于瘫痪的间谍机构恢复了活动。无线电
侦察,包括法国国防部密码电文的破译,提供的情报最多。西线外军处的军官收到
这些详细的情报后,把它们拼凑成一幅清楚的格局。空白的敌军部署图逐渐地被填
满了,就象巨大的法军编制装备表被逐渐填满一样。西线外军处为即将进攻比利时
最现代化的防御工事之一的埃本·埃马尔堡的德军提供了立体图画。但是仍然有错
误和空白点。西线外军处把法国第九集团军列为第一集团军,而且不能回答一个至
关重要的问题——法军在凡尔登周围是否有足够的后备兵力,可以朝北对计划中的
自阿登发起强攻的德国装甲部队的翼侧发起反攻。
    德军发起强攻之后,战斗帮助西线外军处澄清了许多这样的问题,该处的军官
们认为他们这次的情报活动取得了最大的成功。为了靠近参谋总长(他已搬到离前
线较近的地方)而在战地司令部工作的西线外军处,发现在法国的一百二十三个法
国师和英国师之中的一百二十二个。该处的地图显示出这些师当中的大部分部署在
法国西北部和比利时,等待着德国装甲部队的致命打击,而且显示出凡尔登周围的
敌军很少,不大可能发起反攻。这个情报并非尽善尽美:西线外军处一度找不到整
整一个比利时集团军的五十万人。况且,从更深的意义上讲,这个情报是不需要的,
因为曼施泰因和希特勒早在有了这个情报以前就准备好了这次镰刀砍草式的进攻。
    而且,西线外军处的地位几乎没有提升,它还是象战前那样的半资料统计性质
的机构。它的形势报告只是列举了敌军部队及其位置。它几乎从未总结形势,更少
预言敌人的行动。它把这个任务让给了作战处。这项基本任务的让出,进一步证明
在德军中情报完全从属于作战。
    只有当西欧的战斗已经停止、利斯的观点再也不会同指挥一场战斗的某个作战
处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利斯才敢预言敌军的行动。比如,一九四一年底,他提供了
一份十七页长的关于“中东英军作战指挥部在一九四二年的可能的活动”
    的报告,报告得出了如下结论;由于缺乏兵力,英国人恐怕连“保住他们对这
个地区的占领”也保不住。
    利斯以自由的方式领导着西线外军处。如果某人表现出对工作胜任愉快,利斯
就让他独当一面。否则他就密切监督下级的工作。他对书面报告删改甚严。  “我
不能发表这个报告,”他常常这样地对他手下的年轻参谋说。  “你可以只用一半
篇幅就能说明问题。重写吧。”他们果然重写了。他本人就是一个擅长用日耳曼语
所少见的简短整齐的句子写出清新流畅的散文的语言大师。法国战役之后,他使用
这种文体写出了秘密文件第八十九号军队条例,即《敌军情报工作》,这份四十三
页的文件构成了德军的第一份正式情报手册。他碰到一些组织问题。珍珠港事件爆
发不久,希特勒对美国宣战之后,他丧失了美国小组。这个小组调到东线外军处去
了,一半因为西线外军处缺乏人员,一半因为日本专家都在东线外军处,而且第四
副参谋总长认为,  日、美这两个国家必须放在一块儿进行研究,因为德国人预料
美国人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太平洋。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美军和英军在北非登陆
之后,美国小组又匆匆回到利斯那儿。算上美国小组,西线外军处共有九十七个军
官、士兵和雇员。
    一九四三年初,利斯离开了他亲手定型和大大加以扩充的西线外军处。为了得
到提升,他需要到前线服役。新上任的参谋总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