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问的俘虏和缴获的文件也多起来了。从电报和无线电广播中截获的敌人情报,远
比偶尔伏击信使所得到的情报要多得多。气球、飞艇和飞机比那怕突破敌人纵深的
骑兵所能看到的还要多、还要快。照相机把瞬息即逝的情景拍摄下来,照片上的景
物比肉眼看到的要详尽得多,而且照片可以复制,供给其他人看。所有这些方法,
大大加强了情报活动的能力。
    与此同时,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也在加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参谋部的形成和
发展。
    虽然古时候军队的指挥官和封建君主,也把他们的助手召集在一起,组成顾问
班子,商议军机大事,但是这些机构都是临时凑成的,一旦任务完成就解散了。只
是当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君主们可以不再依赖打劫粮秣,可以自己供养他们的正规
军,从而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的时候,才开始形成常设的参谋部。在十七世
纪,德国勃兰登堡选帝侯,指派他的军需总监和一些助手预先制订出第二天的行军
和扎营计划,进行侦察并起草命令,在这样的计划活动中,孕育着参谋部的萌芽。
    在后来的一个世纪中,随着战争越来越复杂,指挥官们把各有专长的助手们召
集在身边为战争服务。助手们提供所需的情报,以便指挥官作出决定,然后这些助
手按照指挥官的总的决定,发布行军、供应军需品等等一系列具体命令。例如,指
挥官下令:  “进攻右侧!”他的参谋长便喊出命令:第二团前进,第三团改变方
向,从进攻敌人左侧变为进攻敌人右侧,然后转入后备队;炮兵开始射击;军需官
供应弹药等等。参谋部各不相同,正如指挥官因人而异一样。
    腓特烈大帝的参谋部很小;拿破仑的参谋部则比较庞大,但组织得不太好。新
创立的诸兵种合成部队的将军们,很快就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称作“将军的参谋部”。
    但是,这些都是战时的临时机构。到了一八零三年,才由普鲁士建立了第一个
常设的参谋部。它是一个甚至在和平时期就在为战争制订计划的机构。
    普鲁士的参谋部,就好像工兵那样,是一个独立的兵种。最初,它有自己的军
服,后来,这些军服简化成同陆军的灰色军服一样,只是在裤子上加上深红的条子。
参谋部的军官,都是从普鲁士军队中挑选出来的有天才的人,先送他们进军官学校
深造,毕业后再把他们调回。军官团中能获得这样显要职务的人只有百分之二——
一八七零年约二百人,一九一四年约六百人。他们的一部分时间在柏林那座红砖建
筑物的参谋总部里工作,另一部分时间在军部、团部和要塞指挥部的较小的参谋部
——这些统称为部队参谋部——里工作。不论什么时候,差不多总有一半以上的人
在柏林工作。
    此外,他们还定期离开参谋部,到战场上去指挥军队。这样轮换工作,为的是
使他们既能接触实际问题,又能在整个军队中宣传参谋总部的作战方针,实施参谋
总部对全军的控制。他们多谋善断,训练有素,选拔严格、擢升迅速,使得参谋官
员成了军队中的精华。参谋部严谨的作风(一位参谋长说过;  “参谋部的军官没
有名字。”)工作的秘密性质,一八六六年对奥地利和一八七零年对法国所取得的
似乎是理所当然的胜利,以及德国人对军队的敬畏——这一切结合在一起,产生了
德军参谋部无往不胜、暗中操纵着历史命运的神话。
    参谋总部的基本任务,是在一旦同某个国家发生战争时,为德军制订切实可行
的计划。这自然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情报,就像某一支军队需要随时掌握敌情一样,
因为一个国家必须能“看到”敌人将要发动进攻。一八—六年颁布参谋总部的基本
职责和组织形式的命令,其中开头一段说:“本部(指参谋总部)工作,必须着眼
于对本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军事问题有着最准确的了解,必须为可能爆发的战争作
好各种必要的准备。”由于这个参谋部是常设的,它的活动从不间断,因此,它有
史以来第一次使情报活动有了自己的常设机构,从而加强了分析研究情报的能力。
    尽管如此,参谋总部的情报活动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活动。它和制订作战计划的
活动混在一起。关于某个国家的原始情报材料,通常送到制订作战计划的两个机构
(一个负责东部战区,另—个负责西部战区)中的一个。那里的军官将这些原始情
报资料和其他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制订战略方案。柏林的参谋总部没有设立常
设的独立机构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同样,在部队参谋部里,没有任何军官是专门
从事情报活动的。
    原因是有人从根本上反对搞情报活动,就象有人反对技术发明一样。贵族军官
团担心新的技术人员会夺去他们对指挥官职务的准垄断权。在这方面,德国的军官
团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军官团更加惶恐不安。结果,法军的师和师以上的参谋部已经
设立了情报部门来全面分析研究情报,英国也设立了情报部,而德国却还没有设立。
    不过贵族军官团对新的现实还是作了一些让步。随着一八六六年和一八七零年
战争的爆发,德国军队动员起来了。
    参谋总部变成了总司令部。它的职责迫使它不能象和平时期那样按地区来进行
组织,而只能以活动方式来进行组织。因此,它的组织机构里包括一个全面分析研
究情报的部门,直到一九一四年参谋总部不复存在时为止。这个情报机构的主要任
务,是接受大量的情报资料(在战时收到的这种资料,比在平时收到的要多得多),
从中挑选出重要的情报,判断它们是否可靠,将它们写成综合报告,送交作战部。
作战部再据此发布野战军参谋总长的命令。后来,随着和平时期的恢复,反对情报
工作的意见又占了上风,情报机构被解散了,情报工作又成了可有可无的次要工作。
    然而,有一个方面,在普鲁土同奥地利发生战争前取得的某种成果,到了和平
时期还是保留了下来。这个方面就是间谍活动。这个间谍活动组织就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传奇式的谍报局的前身。
    一八六六年三月二十五日,陆军参谋总长赫尔穆特·康特·冯·毛奇根据紧急
情况成立了情报处,专门收集他需要的有关未来敌人的各种情报。五月底,也就是
在战争爆发前几天,情报处收到当时正在维也纳的一个出生于德国南部的青年军官
提供的消息。消息说:奥地利正组织北部集团军,由路德维希·冯·本尼迪克担任
指挥。这是告诉毛奇;奥地利军队将以一支联合部队向一个方向前进,而不是进行
包围或发动钳形攻势。他根据这个情报改进了自己的计划。两三个星期后,另一个
特务向柏林提供了奥地利军队的战斗序列情报和奥地利军队中比较重要的指挥官的
传略。这个特务成了德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特务。
    他就是巴龙·奥古斯特·施卢加,二十五岁,修长的身材,黄头发,蓝眼睛。
他出生于匈牙利的兹索尔纳(今捷克斯洛伐克日利纳),在维也纳工业大学念过书,
参加过奥地利步兵团,在一八五九年的马让塔战役和索尔费里纳战役中表现叫“非
常勇敢”。大家认为他有当参谋的才干。但是他在一八六三年借口要结婚并经营自
己的地产而辞了职。不久,他投考奥地利军官学校。他得到了该校的毕业证书。这
显然能使他以新闻记者的身份打进奥军司令部,获得他后来向柏林提供的情报。毛
奇只用了七个星期就打败了奥地利。这样,毛奇才发现情报处的可贵之处,因而把
它作为常设机构直接由他自己管辖。
    情报处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中,没有固定编制。它在参谋总部的各个部门中被来
回扒拉。一八八九年,随着任命了一批副参谋总长,情报处划归第三副参谋总长
(主管情报)领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成了著名的大本营情报处。就在那些
年,情报处的经费增加了,除了俄国以外,在欧洲首屈一指,机构也逐渐扩大起来
了。到一九零一年,一百二十四名文武官员指挥着在比利时、瑞士、英国、意大利、
西班牙、卢森堡、丹麦、瑞典和罗马尼亚等地军事情报站的特务活动。
    他们的目的,首先是搜集敌人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透露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