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麻辣水浒-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麻辣水浒 作者:老何 
作者及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老何,30岁,英语教育专业毕业,从事过教师、策划人、企业经理等职业,出版过《大象和鼹鼠》等五本经营管理、通俗文化及英语教育读物。现蜇居京城专事写作。 
  《麻辣水浒》保留了古典名著《水浒》的小说文本原始色彩,更换了历史社会语境,把水浒英雄的故事完全解构,甚至进行了某种颠覆。在作者笔下,没有江湖好汉的铁胆神勇,也没有“替天行道”的冠冕堂皇,只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朴素经济学观点。 
  内容简介 
  看CEO宋江如何把梁山泊绿林公司做大做强做垮一段“绿林公司”的传奇历史,一部“替财行道”的财经寓言。 
  在这里,水泊梁山108位好汉,皆为企业发展和职场生存博弈中的特定人群,有不同时期的CEO王伦、晁盖、宋江,有身为智囊的吴用、公孙胜,更有职业经理人林冲、武松、鲁智深…… 
  作者将“梁山泊绿林公司”作为一个企业经营的个案研究,是一本当代民营企业的史诗。折射现实,幽默犀利,将引起震动和争议。        
第一章    
  宋江和他生活的时代 
  为武大郎打工的宋江 
  宋江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 
  那时候他还没有进官府成为押司。他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的是一种叫“炊饼”的食物,正在当街叫卖。 
  宋江为什么会在大街上卖炊饼?这是一个问题。 
  宋江读过几年书,有一定的文化,在邻里之间是公认的才子。但他的长相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獐头鼠目,面色黝黑。大宋国有一种不成文的说法:强壮的人当山寨的大王,个高的人打老虎,凡是身量不足、长相奇丑的人只能卖炊饼。这是大宋的一个普遍共识。 
  从宋江卖炊饼这个事实可以看出:宋江处在生活的底层。但这并不意味着贫穷,宋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那就是武大郎。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简单,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封他一个诨名,叫“三寸丁谷树皮”。但是,武大郎的炊饼是阳谷特产,在坊间享有绝好的名声。炊饼是一种烤制的面制食品,圆形,比巴掌略大,两面烤制,没有正反面之分。炊饼呈淡黄色,外表有一层干焦的芝麻,面粉里加了盐和胡椒粉,外焦内软,韧性十足,吃时必须口咬手撕,同时配合深度咀嚼。腹饥时吃炊饼,会给人带来大力吞咽的成功快感。大宋人吃炊饼可以完全不用菜蔬下饭,一碗凉白开就能囫囵下肚。“炊饼人人会做,各有奥妙不同。”普通炊饼是无油烘烤的,而武大郎的炊饼比摊档的炊饼要高级得多,是用了油的,除了能填饱肚子之外,据说还能延年益寿,增强性能力。武大郎之所以能够娶到潘金莲,据他的邻居何九叔说,和他常吃炊饼有莫大的关系。 
  但宋江并不这么看。他知道,武大郎之所以能娶到潘金莲,是因为他家道殷实、能挣会花,并且还有一个在县衙工作的弟弟武二郎。武二郎身长八尺、仪貌堂堂,在他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喝醉了酒后经常和人打架,吃了不少官司,害得武大郎也跟着受连累。武二后来成了都头,在县衙治安科工作,相当于后来的县公安局局长,认识工商局、税务局的不少朋友。武二给武大郎帮了不少的忙,说他的炊饼店是残疾人办的福利企业,因此减免了全部的税收。武二又请了一些小混混,帮助大郎实现了垄断经营,后来全阳谷县只许武大郎一个人卖炊饼。所以短短几年,武大郎就买了一辆四轮大马车,还买了一所院子,自己也不用再挑着担子上街卖炊饼了,自会有人帮他打理这一切,因为他发达了。宋江便是慕名前来,在武大手下做起了批发生意的。 
  为了和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搞好关系,武大郎每年过年都会给他们送点礼。第一年的时候,武大郎送的是炊饼。他费了半天的力,把炊饼挑到了工商局局长和税务局局长的家里。当然,人家没有收,说县衙门正在搞廉政建设,拒绝请客送礼。武大郎只好把炊饼挑回了家。 
  局长和武二都是兄弟,说起话来没有什么顾忌。他对着武二抱怨了一通,说:“你大哥怎么那么不开眼,怎么送我炊饼,我吃得了那玩意儿吗?还不把我的胃给硌坏了?” 
  武二回家就对大哥说:“大家都是在场面上混的,你这不是给我脸上抹黑吗?你怎么就那么舍不得你那几个钱?你要把他们得罪了,工商、税务回头都扑上来,你能招架得住吗?” 
  武大郎很紧张,说:“兄弟,我实在是不知道送什么好呀!” 
  “送金子。”武二说。 
  “这金子怎么送,我直接给他们?”武大问。 
  “那样他们敢要吗?你去买点金叶子,夹在炊饼里,给人送去。礼重情意轻,须叫大家面子上也好看。” 
  武大郎如法炮制,精心制作了很多炊饼,再挨家送过去。 
  税务局局长一看又是炊饼,有点恼怒,可碍着武二的脸面不好发作,于是他给武大倒了一碗茶,就坐着看《玉蒲团》了。《玉蒲团》和《灯草和尚》都是大宋国“下半身写作”的典范之作,值得反复研读。凡有井台处,皆可见捧读《玉蒲团》者。不过和后世不同的是,这本书当时还没有成为禁书。局长和武大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如果不是看在武二郎的面子上,他是连门都不会让武大进的———嫌他土气。 
  武大是个老实人,他不认识字,还以为局长是在进行政治学习呢。后来,他瞥到了书里的插图,是些男的女的妖精在打架,他就觉得坐在那里很别扭。他有心直接对人家说:“咳,那炊饼里可都夹着金叶子哪!”可他说不出口。 
  他在那里坐了半天,看到主人实在不耐烦了,才告辞出来。 
  主人也不再虚与委蛇,他看了炊饼一眼,心里想:“等武大走了,我把这炊饼端出去喂狗。” 
  武大看出了局长的心思,他可不是真傻。他要真是个傻子,企业能搞那么大?他这是从书上看来的。书上说:“没有人喜欢和聪明人做生意。企业家要学会装傻,即使你不傻,也要装出一副懵懂的表情。”这可是一位姓张的著名教授说的,向来被武大奉为圭臬。武大郎就从此学会了伪装,为的是教那些客户和领导心理平衡。 
  临出门的时候,他说:“这炊饼是我特意做的,里面有馅儿。您千万要自己吃,不要送人呀!” 
  税务局局长很有韬略,表面不露声色地应道:“好,谢谢您的炊饼。”这摆明了是告诉武大:听明白了,我可没收你什么东西,就是几个烂炊饼。 
  局长可不像有的新官那样道行很差,一听这话脸上就乐开了花,而是心里暗想:这武大还真是聪明。 
  金叶炊饼和注射死刑 
  武大的炊饼年年送,送到最后,很多人家里的炊饼都堆成了山。金叶子不能直接花,要花的话,很容易暴露目标。后来,王婆的店铺里就打出了“回收炊饼”的招牌。 
  王婆是个很机灵的人,她开了个茶馆,并以茶馆为基地,经常保媒拉纤,容留妇女卖淫,没事还时不时地搞搞传销,干的是边缘产业。 
  头面人物的家里人会定期把炊饼送到王婆的茶馆来,换成银子或银票。当然,她只回收那些有内容的金叶炊饼。王婆不是收藏家,她收金叶炊饼就是为了再高价卖出去,挣一个差价。鉴别的方法是王婆自创的,很简单———用牙咬,只要牙齿咬到软金属的,那肯定是金叶炊饼;如果把牙硌坏了,肯定是炊饼里面有沙子。王婆乐此不疲,每天咬到牙齿痛。后来,王婆有了自己的独门秘技,只要看一看炊饼的成色,就能估个八九不离十:上面牙印最多的、口水最多的炊饼肯定是被咬过不止一回的,透着对金子的无限热爱,那肯定就是最好的炊饼。事实证明:这种检测方法比任何手段都见效,所以,金叶炊饼又称津液炊饼,就是富含各色人等口水的炊饼。 
  后来,王婆的名声越来越大。送礼的人为了防止买到假冒的金叶炊饼,都专门到她的店里去。王婆不但把炊饼卖给那些想送礼的人,并且提供增值服务,免费送一本《本地衙门官员贪心指数》。这本书是送礼的教材,上面清楚地标明各级官员的家庭住址和贪心星级。比如:县太爷家住驴市胡同八号,贪心指数最高,五颗星,就是要送五个炊饼;专管验尸的仵作家住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