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信在双峰寺里连住了三天。一天大早,众位僧人在住持的带领下正在做功课,道信趁此机会,独自一人走出禅房来到院中。这时,院门前来了一位老者,你道这老者是谁?他名叫张怀,住在黄梅县张渡村,家中有妻妾八人。张怀到了古稀之年不恋红尘,想到双峰寺出家为僧,但因年龄太大,因而寺里未有接纳,他只好在破额山中搭座草庐栖身。终日上山栽植松树,借机与双峰寺僧人套近乎,等待机缘再求佛法。他见了道信便立即躬身下拜。道信双手放在胸前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这位老者说:“老朽乃破额山上植树之人,听说舒州山谷寺里来了一位高僧,想必就是师父您吧?”道信说:“贫僧乃是山谷寺里来的僧人,不知老翁有何见教?”老者说:“昨天闻听有山谷寺高僧来到,今天大早特来拜访。”道信说:“岂敢,岂敢!”老者说:“我在此植树多年,总想求师学法,今天既是得见,望师父传我衣法,教我佛经!”道信一听这位老者要传授衣法,大吃一惊!他怎知我是禅宗传人呢?莫不是有人走漏了风声?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假装糊涂地问:“你这位老翁,找谁要衣法?”老者答道:“禅师不必捉弄于我,老朽专向师父您讨取衣法!”道信知道与老者佛法有缘,也就坦诚相见地说:“我看你白发苍苍,今年春秋多少?”老者欣然答道:“年逾七旬。”道信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大年纪还要什么衣法?即使把衣法传给你又有什么用呢?倘若你要是年轻之人,倒还差不多,如今年过七十之际,衣法不便传授。贫僧总不能把衣法传给比我年长的弟子吧!如果传给比我年长的人,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老者听了后说:“难道师父就没有别的办法吗?”道信低头一想,顿时计上心来,便说:“办法倒是有一个,但不知你是否能行?”老者问:“有何办法?请师父明示。”道信说:“除非你转世再来!如能做到这一点,说不定我还在等你哩!”老者问:“此话当真?但不知应往何处投胎转世?请师父指点。”道信见这老丈认起真来,便闭着眼睛沉思片刻说:“贫僧有一言你必须认真记住:“逢港则住,遇周则止。’这就是你的去向。倘若你转世再来,贫僧定将衣法传授给你!”老者听罢,跪在地上向道信拜了三拜,随即离开破额山向南而去。道信见老者离去后,于是辞别双峰寺的僧人,回舒州山谷寺去了。
  话分两头,再说僧璨大师自从行化罗浮山后,历时两年又重新回到山谷寺,师徒们欢欢喜喜地相聚在山谷寺中。僧璨回到山谷寺住了几个月后,便对徒儿道信说:“老衲回寺数月,心中只想弘扬佛法,你们在寺前设置檀供,我要亲自上台讲经说法。”道信听了后,立即组织师兄弟分头去筹备法坛,好让师父早日登台讲经。
  僧璨大师要在山谷寺门前开坛讲经的消息不胫而飞,各地州府的信徒居士奔走相告,都提前赶到山谷寺来听大师讲经。到了讲经的那天,山谷寺前人山人海,只见禅台上坐着僧璨禅师,他身着袈裟,盘膝趺坐在禅椅上。他声音宏亮,精神充沛为四众广宣心要,一连演讲数日,听者如林,个个都被大师所开悟。
  十月十五日这天,僧璨与住日一样坐在法坛上讲经。这法坛是依门前大树而搭起来的,僧璨坐在椅子上背靠大树,面对听众。他正在为众人讲法时,讲着讲着双手慢慢地合掌于胸前,话音由强变弱由弱变成听不到声音,只见他端坐于大树之下,闭上了双眼……
  僧璨禅师突然圆寂在法坛之上,众人感到十分惊异,各路居士和大德高僧在山谷寺为僧璨的圆寂而悼念,举行法会为其超度。这年正是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
  僧璨禅师涅磐以后,葬在山谷寺后面。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 年),舒州别驾李常在舒州为官时,素仰宗风,慕名谒拜僧璨禅师坟墓,他命人启塘将墓挖开,把僧璨的遗体火化得五色舍利300 粒,以百粒出已俸建舍利塔,并在塔之南塑三祖僧璨像。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 年)奉旨赐曰“三祖山谷乾元寺”,从此,三祖寺的声誉也就闻名遐尔,僧璨禅师也被谥为“鉴智禅师”。这些都是后话,在此就不详谈了。
  僧璨圆寂后,道信一直是住持在山谷寺,他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禅宗四祖禅师了。为了弘扬禅宗法门,传播禅学经典,道信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率领众位门徒离开山谷寺,移居到江西吉州寺传法。他时刻牢记师父的遗训:物色得意弟子,选好法嗣,弘扬禅宗佛法。
  第二十二回
  医大疫雪降盛暑  治疥疮御赐紫衣
  话说道信移居江西吉州寺后,在吉州寺开坛讲经。人们都知道这位和尚不仅佛法理论深奥,而且医术精湛,有起死回生之术救人危难。特别是常璞在江西一带,逢人便说,见人就夸,因此,有很多人慕名来到寺中请道信给他治病。道信对来者热情接待,有求必应,一治就愈,远近闻名,也就导至吉州寺里的香火鼎盛。
  有一年夏天久旱不雨,天气非常炎热,气候异常。火红的太阳把大地晒得滚烫,河水断流,塘堰龟裂。山上的树木被太阳烧烤得叶死枝萎,人们白天不敢外出,只好躲在阴暗角落里避暑乘凉。可恶的蚊虫专找美食,密密麻麻地叮在人的肌肤上,吸取人血传播各种病恙。老鼠更是猖厥,吃这扒那,哪怕是热死在路边的牲畜它也明目张胆地爬上去品尝。一场瘟疫之灾降临在江南大地,威胁着百姓的生命。眼见许多面黄肌瘦的灾民,因经受不了高温酷暑的熏蒸,一个又一个地倒了下来,成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悲惨的景象。活下来的人有的外出逃荒,有的拖着疲倦的身躯,来到吉州寺里请求道信禅师为其治病。
  道信大师见灾情严重,瘟疫流行,焦急万分。他想:若不及时诊治,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一面带领徒弟上山采挖药草,一面在寺里设灶煎药熬汤施舍给患病的灾民,一面在寺前高设坛台,念经作法,乞求苍天降温冲凉。
  吉州寺里的僧人十分忙碌,烧水熬药的僧人每天从早到晚一直未有停止过,负责发放药汤的僧人依照灾民排队的顺序,一瓢一瓢地给他们分滔药汤。这种药汤能够清热解毒,喝下去后,有冰凉之感。许多灾民喝了药汤之后,病情好转,渐渐转危为安。
  几天后,寺前的经坛已经高高地矗立起来,这就是为道信禅师上坛作法念经而准备的法台。坛高九层,层高九尺,四角都插上了幡旗。顶层上供有释迦牟尼佛像,供桌上摆着供果和香烛。金黄色的舆盖伞插在坛顶之上,绣花伞缨一条条地垂挂下来笼罩着佛像。坛台上覆盖着大红地毡,既庄严又气派。
  夜已深了,僧人们都来到台前,他们围着经坛坐了一个圆圈。每个僧人面前放有手炉,都点燃了红香。僧人席地而坐,等待道信禅师上坛布法。时间到了半夜三更,道信身穿袈裟,来到坛前,围绕经坛迈步走了一圈,然后顺着围栏快速地攀登上台。道信上到顶层,他点燃腊烛,升起三炷红香,在佛像面前,三跪九叩,再打坐在经坛上面,手敲木鱼诵起“摩诃般若波罗密”的经文来,地上的僧人也一个个跟着诵念。这一次设坛诵经别无所求,只求苍天降温灭疫,为百姓消灾赐福。
  道信禅师在经坛上已经过了六天六夜,他不吃不喝坐如洪钟。地上的僧人有的昏倒在地上,苏醒后又继续坐禅诵经。他们这一举措惊动了周围的灾民,这些灾民都拖着病残的身躯,携老扶幼将干粮茶水送到坛前。个个仿效僧人诚心求佛,静坐寺前。时过七日,天色阴沉沉的,突然幡旗微微飘动,一阵阵凉风拂面而来,霎时,天空乌云密布,气温显著下降。灾民们大喊起来:“天要下雨了!天要下雨了!”道信在坛上闭目念经,一动也不动,象木头人一样,尽管坛高风大,他仍然坐如洪钟,天快亮了,风越起越大,大殿檐下的铜铃来回摇摆,发出“当当”的响声。冷风吹走了热气,刮来了乌云,经坛下的僧人们一个个都冻得直打哆嗦。不一会,雪花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先是微小颗粒慢慢变成鹅毛状的雪花。一时漫天大雪纷飞,伴随着寒风飘洒大地。灾民们雀跃腾欢,大喊:“下雪啦!下雪啦!”“稀奇呀稀奇!六月天下起雪来我们南方真是少见!”道信禅师见风雪席卷高坛,此时,他站起身来抚摸佛像,然后飞身跳下台来。众位僧人望着道信禅师安然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