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清晨,宝掌梳洗完毕,用过早斋,吩咐徒弟管好寺院,自己持杖托钵外出行化。他出了寺院直接向黄龄洞而来。
  宋益昨日辞别宝掌禅师回洞准备行装,以便同宝掌一道外出云游,谁知刚回到洞府,见客厅里坐满了客人。宋益一眼就认出了是县尹刘大人,慌忙躬身下礼说:“贫道不知刘大人驾到,要大人在洞中久等,失敬,失敬!望大人海涵。”刘弼笑着回答说:“怎么这次卑职来访‘仙山不报先声’了?哈哈……”宋益连连摇头说:“这次刘大人不是为民求雨,也就没有人报告大人的声音了”。在坐的人们哄堂大笑,宋益招乎大家一同坐下用茶。落座后,宋益问刘弼:“诸位陪同大人来洞中有何贵干?”刘弼答道:“我等早闻仙师道术高明,今天来洞没有别事,主要是想开开眼界,增长一些见识,难道仙师不欢迎吗?”宋益笑着答:“欢迎,欢迎!刘大人一到,小洞蓬荜增辉,求之不得,岂有不欢迎之理呢?只要既来之则安之,今晚就在洞中休息,晚上贫道带你们出去玩玩。”大家听宋益说晚上带他们出去玩玩都非常高兴,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就在黄龄洞住了下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黄龄洞显得格外清静,刘弼一心在和宋益下棋,不知不觉就到了点灯时分。道童办好了斋饭,来到宋益身旁轻轻地告诉宋益:“师父,斋饭齐备,请客人们用餐。”宋益便放下棋子说:“诸位大人,请到后厅用斋。”刘弼站起身来和宋益一同走进斋堂。
  宋益吃罢晚饭后,吩咐童子到洞外大石上摆好山茶水果之物,准备招待客人。道童依照师父的指点,立即转身去办……
  一轮明月刚挂树梢,宋益便对刘弼说:“刘大人,贫道留列位在此过夜,没有什么好的招待,只让你们到洞外棋盘石上品茶赏月,您看可好?”刘弼说:“难得仙师盛情,在这样良宵美景之下品茶赏月,当然甚好!”大家在宋益的带领下,沿着小径来到棋盘石上。
  刘弼走上棋盘石一看,见石上早已摆好了水果和茶具,还摆好了棋子,一卷红色地毡本是平常做法事才能启用,可今晚却破例铺在大石上。月光照在地上如同白昼,天空中万里无云,繁星密布,在这山高水更高的黄龙潭上,迷人的月光夜景,真有入仙境之感。刘弼走上石台便席地而坐,口里不断地叫好!宋益命道童向各位客人一一沏好香茶后,便一面品茶,一面对大家说:“各位嘉宾,今夜承蒙诸位器重,光临我这个荒山野道,现在只有清茶一杯,请列位对月而饮,情在杯中,意在杯中。然后贫道略施小技,让大家腾空一游。但是要求各位闭好眼睛,不必害怕,上天之后,再睁眼看景,一饱眼福。”大家认为宋益是在说梦话,没有一个人吭气,但又听宋益说:“请诸位闭上眼睛,贫道要作法了!”此时,大家不约而同地闭上了眼睛,就连县尹刘弼也没有提出异议。宋益见准备工作都已做好,便挥动手中的拂尘,作起法来……
  刘弼虽然是读书之人,博览群书,但未见有作法上天之事。忽然,听到耳边有呼呼的风声在响,人虽坐在石上但有摇晃腾空之感。一刹时,觉得有烟雾擦面而过,仿佛升天一样。此时,宋益说:“诸位请睁开眼睛,观看仙景。”大家立即睁眼一看:脚下彩云层层,雾气腾腾;纵横交错的长街闹市,楼台林立;街市上有男有女,穿红着绿,来来往往,人如流水马如龙,东西南北,各自奔忙。刘弼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地方,如此繁华热闹?”宋益说:“人间天上本是一样,请刘大人放心观赏。”突然,一阵彩云飘来,从云彩缝里往下看:只见脚下有花果山,集仙台,有山村姑娘采花摘果;有公子王孙出入秦楼楚馆;有樵夫砍柴,牧童横笛倒转身来骑在水牛背上;一群恶吏持刀荷棍横行乡里……。大家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宋益发话说:“好了!时间已到,请各位闭上眼睛,我们要回山去了。”一刹那间,大家觉得浑身一震,宋益说:“好了!我们到家了。”睁眼一看,仍然坐在棋盘石上……
  月亮落下山了,宋益带引刘弼等人离开棋盘石回到洞中已是五更时分了。他们兴趣甚浓,一点睡意都没有,一直是在议论上天游览之事,不断地夸奖宋益真乃仙人也!
  早饭后,刘弼一行辞别宋益下山,宋益送至山门前说:“诸位慢走,恕贫道不能远送了。”他望着刘弼等人的背影消逝在丛林之中。
  宋益送走客人后,回到洞中正准备行装,此时,宝掌禅师已经来到门前。宋益即刻出洞迎接宝掌进府,二人坐下商议游化的途径。宋益问:“禅师准备游化何处?”宝掌说:“老衲准备去江浦、会稽一带,但不知仙师要云游何方?”宋益说:“贫道只到庐山访一道友。”宝掌说:“我二人一同过江,到了江州之后再分道扬镳。”宋益说:“好!我们就下山吧!禅师请了!”宋益躬身请宝掌出洞,自己背插青龙剑,腰挂宝葫芦,手执拂尘跟随在宝掌后面,一释一道,一前一后,向山下而去。
  宝掌和宋益上了大路,不一日,二人渡过长江来到江州府,宝掌说:“老衲要游化江浦,今日在此与仙师分别,后会有期。”宋益说:“望禅师多多保重,恕贫道不能远送了。”他俩各自行礼,一个口念“阿弥陀佛”,一个口念“无量天真”,互相客套一番之后各自登程。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永诀——宝掌自离江州后再也没有回来,他移锡江浦多年,后来在会稽云门圆寂了,留下紫云山这块清洁道场流传后世。因为宝掌与达摩都是来自天竺,又是同期进入中国传教的,宝掌年龄要比达摩大得多,因而《五灯会元》称他为“千岁宝掌”,人们称其为老祖。
  再说石牌山麓南面,有一湖泊名叫长安湖,它与太白湖相连。相传王母娘娘从紫云山到庐山路过太白湖时,由于当时湖里没有渡船,王母娘娘站在湖边东瞅瞅西望望,等了老半天还未见有过往船只,遂将揣在怀里的经书掏了出来,丢进湖中垫脚。经书在水里被风浪冲开,飘浮片刻,立即长成一座小山包来。娘娘见状,左脚踏上小山,右脚跨过了太白湖,将身一跃上了庐山。从此,太白湖中便留下了这座孤山,由于娘娘沉书垫脚,后人称为书沉寨,后来称为舒城山。这舒城山虽小,但不怕风浪冲刷,仍然屹立在太白湖中。它四面环水,象是大海里的一座孤岛,又象是一只海龟刚刚浮出水面正露出背壳,给太白湖中增添了一景。
  舒城山上土质肥沃,曾有人在山上开荒耕种,由于来去都要乘船,很不方便,也只不过是抱着有就收,无就丢的思想来耕种。当地农夫没有把它当成重要的田地来管理,官府也不收其税赋,出现了抛荒现象。一天,有个外乡人来到湖边,他望见湖中有一小山,便乘船上山观看,只见田地在此荒芜,遂起在此落户耕种之心。于是,就在湖边搭起茅舍,添置一只小船和农用家俱,每日划船上山开荒种田。你道这人是谁?他就是紫云山金家岭的裴文良。因金家岭遭受黄龙毁灭性的袭击之后,裴文良只好背井离乡逃荒来到太白湖畔。
  裴文良在舒城山开荒种田,因初到湖边落户,家里没有饲养耕牛。一天,裴文良从外村朋友家借来一头耕牛,好容易才将耕牛牵上小船,向舒城山摆渡过来。他上岸来到田里,抓紧时间套上耕牛,扬鞭迅速犁起田来……
  话说宋益自从与宝掌禅师分手之后,他在庐山寻访道友,由于庐山的道友外出云游去了,所以徒劳一场。宋益没有会见道友亦无心观山看景,他在山上呆了几天后就要返回黄龄洞。一天上午,宋益下山渡过长江来到太白湖边,他望见太白湖中有一小山,心中豁然开朗,决意上山看看山中风景。他脱下道靴,将靴背在背上,挽起裤腿走入湖中。宋益小时练就水上行走本领,他在水面上行走如履平地,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舒城山。宋益上得岸来穿好鞋袜,抬头一看日已西斜。他兴致勃勃地观赏山景,只见:山上树木茂盛,鸟语花香;山脚下的崖石被风浪撞击得象蜂窝一样,百孔千窗;浪水抨击在崖石上溅起白色的浪花,发出轰鸣的响声。宋益沿着弯曲的小径向山上走去,突然感觉肚子饥饿,口中干渴,才想起:今天还没有吃一顿饭,这座小山四面环水,恐怕没有人家,如果山上有清泉流出先解解口渴那就太好了。他一边想,一边往前走,忽然听到前边有人发出吆喝声音。宋益侧耳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