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宋益微笑地说:“你们不提我也不会忘记的,今晚自有安排,明日你们就可以回家去召集父老乡亲祈求苍天降雨了。”施、张二人听了心中大喜。
  天色已近黄昏,寂静的黄龄洞前只有飞鸟宿林的鸣叫声。宋益慢步走出洞门来到黄龙潭边,他对着清潭吸了一口长气,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张写好了表章的黄纸,对着潭水高声地朗诵起来:“弟子宋益,乃是仙师葛洪的门徒,今天初到此处,借地栖身。只因此地久旱不雨,禾苗焦枯,百姓难以生存,特向水官解危大帝请求降雨,以救黎民……”宋益刚刚读完,准备焚化表文于潭边,突然一阵旋风将手中表文刮入潭中,一个漩涡就卷下深潭。宋益见状心中大喜,自言自语地说:“多谢水官大帝准了我的本章!”他转身回到黄龄洞,见两个徒弟正在做晚饭,宋益没有打动他们,自己立即从包裹里取出纸笔,坐在石桌前画起灵符来。宋益画好灵符后,将符揣入怀中,只等吃罢晚饭后,再吩咐徒弟照计行事。
  再说黄龙潭底,它是直接与江水龙宫相连,属东海所辖。因为,宋益写的表章直接要找水官解危大帝解决降雨之事,所以,下属河神是不敢自作主张的,只好收下表章呈送给上司。这位水官解危大帝位高显赫,他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就是陈子祷与龙王的三女成婚后所生的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于是,元始天尊就封他们的官职。大儿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总管天帝神王、上圣高真、三罗万象星君;次儿封为“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总管五帝君与二十四治山川、九帝土皇、四维八极神君;三儿封为“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住在金灵长乐宫,总管九江水帝、四渎神君与三河四海之神。亦称为“水官解危大帝”。这位水官解危大帝直接管三河四海之神,因此,下属龙王和各路河神就不敢知情不报,更不得隐匿章表。于是,龙潭小神施起旋风,将表章刮至潭中,一个漩涡将表章报与长江河神得知。
  河神见是黄龙潭送来的书笺,仔细一看,是写给水官解危大帝的表章,他也不敢怠慢,迅速将表章呈到长乐宫。水官大帝见河神送来宋益乞求降雨的本章,沉思片刻后便问:“永兴县为何久旱不雨?”河神答道:“听说东海龙王行宫中有两名小将,因打碎玉盏畏罪潜逃,至今未有捉拿归案,龙王大怒,因此,将鄱阳长江地域限定降雨,我等毫无办法。”水官大帝顿时脸色一沉说:“为捉案犯,连累百姓受灾是何道理!我今赐宋益四十八雷大雨,让他去为百姓救灾!你等紧密配合,不得有误。东海龙王如果追问,我自有办法对付。”河神听罢,叩头谢恩,辞别大帝出了长乐宫,向黄龙潭而来。
  宋益师徒三人吃罢晚饭,天色已经黑了,施文锦掌灯来到石桌前,宋益说:“今晚你俩离开此地,我这里有灵符一道祈求降雨,你俩将此符贴于木牌之上,带领四乡父老明日抬着木牌来到黄龙潭边灌水求雨。来时带好器皿,以便灌装甘露,三日之内必有灵验。速速下山,不得迟延!”说罢,从怀中掏出灵符交给施文锦。施、张二人听罢,半信半疑,拜别师父,连夜下山去组织父老乡亲上山求雨。
  施文锦和张文通连夜赶下山来,迅速组织邻居,通知四乡父老乡亲,明日到长安驿集合上山求雨。乡亲们闻听施、张二人说有仙道相助,个个喜笑颜开。翌日上午,乡亲们从四面八方匆匆赶到长安驿集中。长安驿非常热闹,人们为了求雨,都穿着整齐的衣服,抬着贴有灵符的木牌,焚香礼拜,鸣锣击鼓向黄龙潭进发。一路之上,人声鼎沸,吹吹打打,鼓乐喧天,不知不觉地到了黄龙潭。
  宋益身穿道袍,手执拂尘站在黄龄洞前,只见求雨的百姓成群结队地来到自己跟前,便双手合掌深施一礼说:“诸位乡亲,贫道稽首了。请跟贫道一起到龙潭取水,以便贫道布法降雨。”众人听罢不知是假是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跟着宋益来到黄龙潭。
  宋益站在潭边,众位乡亲都围在龙潭四周观看。宋益在潭边的巨石上踏罡步斗,“罡”是指天罡:“斗”是指北斗。他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后奏上天。宋益踏完后,命施文锦取出玉瓶向潭中汲水。施文锦弯下腰去,将玉瓶放入水中,一连串的气泡冒完后,玉瓶水已灌满。施文锦将装满水的玉瓶放在地上的石头上,听候师父的吩咐。突然一声巨响,只听“叭哒”一声,潭中掀起水柱足有一丈余高,水花溅起,喷洒空中又掉入潭里,哗哗着响,众人大惊失色。此时,宋益将拂尘向空中一摇,只见巨浪刹时平息,水面上浮出一条黄色缎绢,慢慢地漂到潭边。施文锦上前用手拾起缎绢,只见这黄色缎绢上写着两行鲜红大字:“黄龄洞中宋飞仙,救灾求吾下信笺。今赐四十八雷雨,可济黎民去耕田”。众人一见,非常诧异,个个都说是见了活神仙,慌忙跪在地上不断地向宋益磕头。过了一会,宋益命徒弟张文通将黄绫盖在玉瓶上,由施文锦抱着玉瓶下山。一路上他们如获至宝似的护送玉瓶,回到长安驿时,太阳快要落山了。
  长安驿前摆着香案,施文锦将盛满潭水的玉瓶高高地安放在案桌之上。这块从龙潭中涌出的黄绫缎绢,色泽鲜艳,光彩夺目,它覆盖在玉瓶上面。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观看黄绫缎绢,早已忘记是为了求雨而来的。宋益见天色不早便来到香案前开始布法念经了。他手执拂尘不断地对空挥舞,口里念念有词。突然,一阵凉风掠过,将盖在玉瓶上的黄绫缎绢掀起,缓缓地升至上空。霎时,黄绫越来越大,象一朵乌云遮住了天空,天突然变成漆黑了。这时,宋益向空中猛挥一掌,只见一道强烈的电光划破了天空,“轰嗵”一声劈雷,顿时地动山摇,吓得众人目惊口呆。刹时,风起云涌,哗啦啦地一场大雨劈头而来……
  长安驿的百姓像炸米花似的沸腾起来,面对苍天,在雨中沐浴。他们不顾疲劳,打着火把,冒雨回家去耕种,一场抢种抢耕的景象展现在永兴大地。从此,永兴百姓若遇天旱之时,就主动到黄龙潭中取水求雨。这一举措成了永兴县民的惯例,宋益的大名当然也就不胫而飞了。
  话分两头,再说那黄莲嘴湖边的曾老汉夫妇二人:自从道人赠药丸之后,一直未有下过雨,木盆接不着露水也就无法医治眼疾。这天晚上,突然下了一场透雨,曾毫喜出望外,他自言自语地说:“苍天也有降雨之日!”雨过天晴,曾老汉站在湖滩边,眼望高矗入云的庐山,心情极为舒畅。他想:今晚应该有露水可降……。太阳落下了地平线,曾毫拿出木盆,趁天色未黑之前将盆洗净,依然又放在棚顶之上,但愿求得甘露至,好为老伴医眼疾。
  次日大早,曾老汉翻身下床,他打开棚门向外一望,停靠在湖边的乌蓬船沾满了露水。他非常高兴,急忙走出棚门来到接露之地,小心翼翼地从棚顶上端下木盆来。木盆内果然接了不少的露水,曾毫高兴地把木盆端回棚中,将露水倒入碗内,取出药丸放在露水里。说也奇怪,药丸刚放进露水里,霎时,溶化于水中,散发出芳香浸入肺腑,令人有进入仙境之感。曾老汉心中大喜,立即扶着老伴高氏前来擦洗。高氏坐在桌前,曾毫小心地为她擦洗双眼,高氏觉得此药浸人肺腑,越擦眼睛越舒服,越擦越觉得精神焕发。就这样连续三天用露水洗眼,高氏的眼睛也随之复明了。她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老伴曾毫的手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曾老汉见老伴眼睛复明,笑得合不拢嘴,夫妻双双只好跪在地上朝着道人去的方向磕头拜谢……
  第十六回
  县衙内神人托梦  黄龄洞刘弼访仙
  宋益自从来到石牌山后,一直隐居在黄龄洞修炼仙术。他依照葛洪所授《抱朴子》以“古之得仙者,必欲恬静澹泊,涤除嗜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但要以忠义和顺仁信为本,导引养身……”来刻苦修炼。黄龄洞四面环山,奇崖绝壁,龙潭如镜,飞瀑流玉,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在这里只有涛声、鸟声和昆虫的鸣叫声,可算是静寂无为。宋益按照师父所授的“玄鉴导引法”,终日盘坐在岩石上,每天吸风饮露补气强身。
  修炼方术,源远流长。早在轩辕黄帝时期就有隐居深山修炼之人,一直发展到后来的方仙道和黄老道。他们从事的神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