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餐度日。宋益上船后,一边采莲;一边听曾毫诉说家世。宋益只是连连点头,看来心中早就有数了。
  小船很快地划过了雷池,不知不觉地就到了黄莲嘴。曾老汉在不断地打量着这位道人,心想:莫非是遇见神人了,越看越觉得这位道人就象神仙。小船刚靠岸边,船舱里的莲蓬突然一下堆满了。宋益刚刚上岸,曾毫却立即跪在船板上口叫:“请仙道救救我的妻子,救救我的妻子吧!”宋益回转身又走上船来,双手扶起曾老汉,便说:“老翁请起,贫道知道你的妻子双目失明,我这里有三粒药丸送与你,回去每天晚上用脸盆接好露水,然后将一粒药丸泡在露水里面,用此露水天天擦洗眼睛,必有灵验。但千万注意此药一粒解毒,二粒复明,复明后再不需要用了。”说罢从腰间解下葫芦倒出三粒药丸付与曾毫。曾毫双手接过药丸,如获至宝,揣在怀里,上前牵扶着宋益上岸。宋益辞别曾老汉向北而去,曾老汉望着宋益的背影跪在地上拜了三拜,然后才上船回家。
  话说曾毫送走道人后回到船上,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位道人赐我银子一锭足有十两,又送我药丸三粒为老伴医治眼疾,真是湖中遇仙人,老来有饭吃。曾老汉高兴地划着船往茅棚而去。
  再说曾毫的老伴高氏,自从嫁到曾家一直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儿子曾豹年过四十还未成家,整天在外鬼混,有时在外赌输了就回家找娘要钱,娘如果不给就打,几年工夫把曾家祖上遗留下来的财产都变卖光了。高氏整天啼哭,眼睛就这样慢慢地瞎了。曾豹看见母亲眼睛瞎了,不能再为他洗衣做饭,就把二老赶出门外,不要他们回家,因此,曾老汉只好含着眼泪牵着老伴四处乞讨。后来还是邻居李义大叔送他一只破船,让曾老汉上船捕鱼采莲度日,夫妇二人在船上相依为命,飘泊流浪湖中。
  由于老伴高氏双目失明,在船上极不方便,时刻有掉进水中的危险,曾老汉只好在荒湖滩上搭座茅棚,让老伴住在棚里,自己顶风冒雨在湖中打鱼摸虾,真是苦不堪言。今日巧遇仙道赠银赐药,算是上天相助。为了医治老伴眼疾,曾老汉快速地把船划到湖边。
  曾毫上岸后,见老伴坐在茅棚门口,还没有来得及进门就告诉老伴好消息。高氏说:“你有什么好消息呢?是不是今天卖的莲籽价钱高?”曾毫说:“老伴有所不知,今天我在湖中遇见贵人了!”高氏说:“不要活见鬼!荒湖之中哪有什么贵人哩!”曾毫就将道人赠银赐药之事从头至尾叙述了一遍。高氏听了,激动得流出眼泪,她用手摸着银子说:“他爹,这银子如何用呢?是买米还是买田呢?”曾老汉说:“你不要着急,还是先把眼睛医好,治好了眼睛就算万福啊!”高氏说:“好!听你的。”曾毫从棚中找来一只木盘,用水洗了又洗,刷了又刷,害怕污染了灵药。待到天黑之后,求露治眼。
  鼓打二更时分,曾毫洗罢手脸,将木盘端出,放在棚顶上面,自己跪在地上,焚香祷告:“苍天在上,弟子曾毫因妻子高氏久患眼疾,双目失明。今遇贵人赐药,要借露水调药擦洗,望苍天开恩降露……”曾毫说了许多祈祷的话,头在地上磕了又磕,再慢慢地从地上爬起来。
  曾老汉回到棚中,解开衣扣上床休息,谁知翻来复去硬是睡不着觉,心中老是在做“接露治眼”的美梦,一夜之间未曾合眼,好容易才等到五更天明。天刚蒙蒙亮,东方露出鱼肚白,曾老汉翻身下床,穿好衣服就往外跑。他急忙来到棚外,端着板凳垫脚趴在棚顶上观看盘中有无露水。他小心翼翼地端起木盆,生怕泼洒了露水。端在手中一看:盆子里全是空的,一滴水珠也没有,曾老汉端着盆子呆呆地站在棚门口,心里很不是兹味。他转身对老伴说:“唉!天不降露水,眼疾无法治!”“三个月来未有降雨,田地干旱,颗粒无收,哪里还有什么露水哟!这叫‘老来无人情,天旱无露水,’还是耐心等待天下大雨,到那时再接露水医治我的双眼也不为迟。”高氏对曾老汉安慰地说。曾老汉觉得妻子说得有理,只好收拾工具,又准备下湖采莲。这正是:若能等得甘露至,待到苍天降雨时。
  话分两头,再说施文锦和张文通,他二人一直在追赶宋益。二人乘船过了雷池来到黄莲嘴,逢人便问,打听是否看见一位道人打扮的由此而过?所问之人都说没有见过。施文锦说:“你看前面有间茅棚,我俩前去打听打听,顺便弄点吃的,填饱肚子再走。”张文通答道:“好!我也正有此意。”俩人便朝着这所茅棚走去。
  茅棚的门半掩半开,施文锦朝着棚内喊了一声:“请问内面有人吗?”只听见里面有人答应:“谁在外面叫门?”施文锦推开棚门往内一看,只见有位老太婆坐在床上,用手在摸什么东西,他心里明白了,原来她是一位瞎子太婆。施文锦说:“老人家,我们是路过这里,想问您一件事,”“什么事?”“您知道有一位道人走此路过吗?”“不知道,但是听我老头子说,他昨天在采莲时,曾有一位道人坐他的船过湖来的。”高氏一边下床,一边对施文锦说。“您知道那位道人往何处去呢?”“不知道,据说是往北而行,这也是我老伴告诉我的。”施文锦见老太太是个瞎子,只好退出棚门,虽然没有打听到道人的下落,但知道是往北而行。他俩未有弄到吃的,又只好快步往北赶路。
  太阳快要落山了,施文锦和张文通来到长安驿。长安驿离县城大约三十里地,再往北走就是大山了。因为施文锦和张文通都是住在深山里,长安驿是他们经常赶集的小镇,几家店铺老板都认识施文锦和张文通。今日他俩走了一天的路程,感觉十分疲倦,还是先到酒店喝点酒,歇歇脚再说。主意已定,施、张二人进了长安酒店。刚一进店,就见宋益坐在那里饮酒。二人慌忙上前跪下说:“师父!您让我们找得好苦啊!”宋益上前扶起,吩咐酒保重添酒菜,三人坐下慢慢地饮起酒来。
  酒过三巡,施文锦问:“师父要往何处?”宋益说:“四海为家,云游天下,贫道蒙师父指点要到紫云山峦寻找修练之地,但不知此山是否有我理想的栖身之处?”施文锦说:“我和张文通都是本地之人,经常上山打柴,出入频繁,熟知山路。这紫云山峦向西延绵有一高山,名曰‘石牌山’,此山云雾接天,深入山内有‘三十六水’一水回环三十六度,斜绕诸山而出,可算神仙境地。师父如果愿去看看,徒儿愿为师父带路。”宋益听罢后,高兴地说:“好!贫道就烦劳二位带路,明天大早我们就进山去看看。”
  次日天亮,三人起床梳洗完毕,便向酒保借来镰刀斧头,以备上山砍柴修路之用。三人用罢早缮,出店上路,直向石牌山行进。石牌山非常险峻,山连山,岭接岭,起伏无端,石壁嶙峋,老树卧云。施文锦在前面举斧开路,张文通紧紧跟在宋益后面。他们艰辛地攀登到黄龙潭前,宋益站在岩石上观看这仙山胜境,只见:飞泉从山涧倾泻而来,直落潭中,山鸣谷应。随后,他们便沿着羊肠小路旋转而下,渐渐深入谷中,面逼水潭。潭旁有一古洞,内有石桌、石椅、石床、石凳。古洞依山,茂林修竹,洞口掩荫其中。走进这龙潭古洞,真使人心旷神怡,颇有世外桃源之感。有诗为证:“独上云梯入翠微,蒙蒙烟雨映岩扉。世人知在中峰里,遥望青山恨不归。”宋益被这秀丽的风景所吸引住了,口中不断地称赞说:“好!好!这洋洋玉流,高峰入云,低谷幽深,可濯吾缨,可洗吾尘!”他高兴地对施、张二人说:“贫道越过千山万水,遍历名山大川,唯有此地为佳,乃我栖身之所,隐居修炼之地。”说罢遂放下包裹,解开宝剑,取下腰间葫芦,收拾洞中之物。施、张二人连忙为师父张罗洞中床铺,并取石垒灶炊烟。宋益将此洞取名为“黄龄洞”,此潭定名为“黄龙潭”。
  当天,宋益和两个徒弟就在洞中坐宿。次日,施文锦和张文通分别回家,从家里拿来一些生活日用杂品和衣服被褥。从此,宋益就在此处安家落户了。
  施文锦和张文通本是为求雨才追求师父宋益的,现在师父既然居住下来,就想央求师父作法降雨。他俩商议后来到师父面前,将要求降雨救灾的心事全都告诉给宋益。宋益微笑地说:“你们不提我也不会忘记的,今晚自有安排,明日你们就可以回家去召集父老乡亲祈求苍天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