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芰肺鋸娚怼
  一天,达摩端坐在千圣寺内,召集全寺所有僧人听侯吩咐。众位兄弟聚齐后,达摩说:“我来震旦已经多年,现在我要回天竺去,你们把所学的心得说我听听。”众位僧人听说达摩大师要返回天竺去,心中都觉得不是滋味,个个都低下头来半天不语,佛堂里一片寂静。过了一会,有一个叫僧副的和尚说:“我的体会是:文字在阐明佛法真缔,不可执著文字,但也不可舍离文字,始能得道之受用。”达摩说:“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坐在左边的一个女徒弟站出来说:“据我了解好像庆喜见了阿弥佛国,一见之后,便没有什么再可求了。”达摩听了后便慢吞吞地说:“你的体会比僧副多些,但只能得到我的肉。”这时,班中有个中年和尚站起身来说:“地、水、火、风皆是空!眼见耳闻鼻喉、舌嘴、身受也非责也。而我所见却无一法存在!”达摩回答说:“你也只是得到我的骨而已!”众位僧人所谈的心得却没有一人能使达摩满意,个个都觉得有些为难之感,都低头闭口不语。达摩见无人再出来谈心得,便用目向众位徒弟扫视一圈,尔后问:“慧可!你呢?你跟我从学六年之久就不说点什么吗?”坐在班中的慧可见达摩大师问他,便站起身来,上前向达摩大师跪下,拜了三拜,然后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达摩大师点了点头说:“就是这样,你总算是得到我的髓了。”旁边的女徒弟说:“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达摩大师站起身来将案桌上的衣钵,双手托起,交给慧可说:“慧可,我现在将衣钵传给你,作为传法信物,从今以后,你就是禅宗二祖了。在我过世200 年之后,衣钵传至六祖,便不需再传了,因为在那个时候,禅宗法门已传各地。不过,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悟理的人少,所以,你不可轻视执迷不悟的人。任何人在一念之间,都会弃恶从善。这四卷《楞迦经》是佛祖的最高法要,可以用来悟世人,现在一并交给你,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你听着: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慧可双手接过衣钵和经书,跪在地上向达摩大师又拜了三拜。从此,慧可就成为禅宗二祖,他按照达摩大师的指点宣传佛法,省悟世人。
  达摩将衣钵传授慧可之后,不再滞留传衣之地,他前往禹门去了……
  第九回
  辨宗派达摩西去  译藏经流支南行
  话说同达摩来东土的印度僧人菩提流支,其人学识渊博,善译经书,他来东土游化到魏都洛阳时,宣武帝接待了他,敕居在永宁寺中。菩提流支在永宁寺里,日夜翻译经书,为东土广传佛法,他与“不立文字”的达摩正是反其道而行之。
  菩提流支在洛阳时,达摩已在嵩山少林寺宣扬禅学,立下宗派,这门宗派就是:“教外别传”的宗派。达摩说佛法的要义包括在禅学里,而禅学的要义即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这一新教派刚刚植入中国的土壤,当然会被其他佛教宗派起来反对,甚至扼杀。
  北魏时期,佛教较为昌盛,都是早期传入中国的大小乘教派。达摩未来之前,北朝就有“涅槃”“华严”“地论”等大乘教派,以及从南朝传入北朝的“毗昙”“成实”等小乘教派。因为佛陀的教化是佛法的本源,后来为了适应各种根机的人,也就创立了各种宗派,这就是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在佛教十宗里面,有小乘和大乘之分,成实宗和俱舍宗都属小乘教。七大乘教就是禅宗、天台宗、贤首宗、慈恩宗、三论宗、密宗、净土宗等七宗,这样就行成了宗派与宗派之间矛盾,在西竺斗争则更是十分激烈。
  达摩在北朝传授他从印度带来的禅学“楞伽”学说时,就惹起了一班盛弘经律者的讥谤与反对,其中反对较強烈的就是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可是达摩到了嵩洛之后,迅速找到他的继承人慧可,不但传了经法,而且授以袈裟和盂钵,这样更加引起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要谋杀达摩,扼杀教派的决心。
  达摩授了衣法给慧可后,他令慧可快速地逃往南方,他自己却拄着禅杖行化在洛阳。达摩到了洛阳之后,前往永宁寺拜会菩提流支,二人见面重温旧情,显得格外亲切。达摩在永宁寺对众僧诲以禅学,“壁观”、“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这样一来,惹起争论,霎时是非蜂起,议论纷纷。
  达摩在永宁寺的演讲,引起了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极大不满,他们设下计谋,要毒害达摩禅师。有一天,三统律师与流支秘密商量,设晏“招待”达摩禅师。酒过三巡,三统趁达摩不备之际,换了鸳鸯壶,他满满地斟了一杯“美酒”劝达摩开怀畅饮,达摩并不推辞,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饮罢后对他们说:“吾化缘已毕,传法得人,今要回西竺去了,你们要好自为之。”说罢辞别三统律师和菩提流支禅师,独自一人向西而行……
  时隔三个多月,香客妙香藏挑着一担烟香,向寺里匆匆忙忙地走来,他刚翻过小山岭,正好遇着达摩大师手拄拐杖,蹒跚地走来,拐杖上端还挂着一只草鞋,妙香藏问:“达摩大师您往哪里去?”达摩微微地笑答:“我往西天去,回老家啦!”一边答一边慢慢地往西方而行。
  妙香藏挑着烟香来到寺中,和尚将箩里的香点数收好,正准备付钱时,妙香藏突然地问:“请问师父,达摩大师往西方走去,是为了什么事呢?”和尚听了大吃一惊,反问道:“你是什么时侯看见达摩大师的呢?”妙香藏回答说:“刚才我在寺门前山岗上碰见的!”和尚说:“真是活见鬼!达摩大师已经湼槃三个多月了,怎么今天又遇见你了呢?”妙香藏说:“这是真的,刚才我见他拄着拐杖,杖上还挂着一只草鞋,我问‘达摩大师,您到哪里去?’他回答说:“往西天去,回老家啦!’怎么能说是活见鬼呢?”和尚听了半信半疑,只好将此事上奏朝廷。
  皇上得知达摩死后,还有人见他手拄拐杖,上挂一只草鞋西行,实觉奇异,便命人将达摩坟墓挖开验证。使臣奉旨,带领人马来到达摩坟前,将土挖开,掀起棺盖一看,大吃一惊!棺材里空空的什么东西都没有,唯见一只草鞋在旁边。众人都呆呆地站在那里,没有人能解其中奥密……
  再说菩提流支禅师,自从与达摩离别后,眼看在北魏不便长期呆留下来,他背起经书向南方而来。
  却说庐山慧远大师有个徒弟,人称他为昙鸾大师。昙鸾大师是雁门人,因家离五台山较近,他时常前去观尝五台山的圣迹,所以起了出家修行之心。他认为:人生世上,年寿短促,欲求仙术,以永其年。为了学习仙术,达到长生不老,因此渡过长江往南寻仙学道,参访庐山陶隐士,尽得其传。
  有一天,昙鸾离开庐山返回雁门,在返回途中恰好遇见菩提流支禅师从洛阳南来,昙鸾便請问流支:“如何才能走长生之道?”菩提流支说:“此土那有不死之法?纵使修成仙道,最后仍要轮回,”便以《观无量寿佛经》授给他,并说:“这才是真正的不死妙法。”昙鸾大师拜谢流支,当即便把他身上所带的仙方放一把火都烧掉,而专修妙观。
  菩提流支授了《观无量寿佛经》给昙鸾之后,便来到永兴县(今湖北黄梅县)创建道场,他在县北的多云山结庐成社,翻译经文。
  菩提流支在多云山建起了菩提寺,从此,就在寺里译经讲学,他翻译经论共有127 卷,计有《楞伽经唯识论》、又名《唯识二十论》,《入楞伽经》(五卷)、《胜思维梵天所问经》、又名《胜思维所问经》、《法集经》(六卷)、《大宝积经论》(四卷)、《大般涅槃经》、《十地经论》(十二卷)等经藏,是一位名副其实精通三藏(经、律、论)的译经大和尚。菩提流支后来圆寂于菩提寺,肉身藏在多云山广福寺前的石塔内。有诗为证:“同来东土共虔诚,立字心传两派争。面壁达摩成初祖,译经和尚落荒茔。”
  第十回
  夜梦黄龙入香室  宋益钦点番禺令
  话说东晋太元年间,福建汀州城内有位善人姓宋,由于他拥有家资万贯,平素好善乐施,经常为贫苦百姓解救危难疾苦,所以,人称他为宋善人。宋善人家中有贤内助林氏,生得品貌端庄,才华过人。她每天勤操家务,辅佐宋公的家政,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