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汉灵帝年间,河北巨鹿出现了“太平道”。太平道的组织者便是张角,他的基本思想源于《太平经》。西汉成帝时,甘忠可将当时流行的黄老道与儒家谶纬学说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著作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12卷,所宣传的可以使国家致太平的“太平”之道。
  张角得到《太平经》后,利用其中的宗教政治思想,再次广泛传播太平道,他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收养弟子,手持九节杖,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教人叩头思过,时或病愈,百姓神而事之。同时,张角还派遣弟子八人传教于四方,十多年的时间,教徒发展有数十万之众,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等八州,形成了一个影响广泛、信徒众多、声势浩大的民间宗教集团。
  由于当时朝政极其腐败,广大人民负担极为沉重,张角便四处活动,秘密准备组织农民起义,他把太平道教徒按地区用军事编制的方法组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设“渠帅”统率。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称为地公、人公将军。选定甲子年甲子日在全国同时起义,并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时每人头戴黄巾为标志,因此被称为黄巾军。黄巾军在各地杀官吏,烧官府,攻打豪强地主田庄,声势十分浩大,京城大震,成为史书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后来被官府镇压,太平道为统治者所禁止的道教,一部分太平道信徒后来归入五斗米道。
  庐山道士陆修静对五斗米道(即天师道)进行了改革,他将搜集的道书加以整理甄别,鉴定其中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分为“三洞”即洞真、洞云、洞神,后撰定《三洞经书目录》,成为中国最早的道教经书总目。他在总结自天师道以来,原有的各种斋仪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斋醮仪范,以适应道教发展的需要。陆修静编著有关斋醮仪范的著作多达100 余卷。在著述中,继承了早期天师道三元日祭祀三官(天、地、水官)的仪式,对上清派、天师道等派的斋醮制度作了明确的叙述和规定,使这些仪式中的祝香、奏启、请事、礼谢、愿念等都统一起来了,经陆修静改革后的南方天师道被称为“南天师道”。
  陆修静在庐山修炼时,养了一匹小梅花鹿,小鹿长得非常可爱,也非常听话。它在洞门口为陆修静守门,陆修静外出游山,小鹿跟在后面,有时遇到险地它就跑在陆修静的前面为主人探路。陆修静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呼唤一声“小鹿”它就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地来到陆修静的面前。小鹿不仅机灵,善解人意,而且很能做事,经常到悬崖之处用嘴采来药草为陆修静作炼丹之用。陆修静非常喜爱小鹿,经常为它梳理毛发,洗刷小鹿脚蹄上的泥土,这也是陆修静修心得道在精神上的一种享受。
  话分两头,再说宝掌和尚自从那日与达摩分手之后,碾转江南,选择了几十处名山古寺都不遂意卓锡,还是按照达摩师弟说的“紫云升处是归途”这句话去寻找去处。一天,宝掌手持禅杖来到鄱阳湖口,正要准备过湖时,突然狂风大作,一刹时天昏地暗,乌云密布,眼看暴雨即将来临。宝掌来到一棵大树底下,心想暂避雷雨,稍等暴风雨过再上庐山不迟。宝掌用禅杖挑挂着袈裟靠在树上,然后盘膝打坐在大树之下。这时,电闪雷鸣,倾盘大雨从天空倾泻下来,顿时大地沉陷在白浪之中。雷电围绕着大树接连不断地轰击,电光像一道道紫兰色的绳索缠绕着大树,大树上的繁枝茂叶全被雷电所击,劈得飞溅满地。可是宝掌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却一动也不动,嘴里咕咕叽叽地念着经文。半个时辰已过,雷声越响越远,慢慢地听不见了,风停雨住。宝掌见雨过天晴,便站起身来伸了一下懒腰,忽然,背后跑出来一位身穿乌袍的小将,跪在宝掌的面前,磕头如捣蒜似的叩谢师父救命之恩。宝掌见状,连忙扶起问道:“小施主为何叩谢贫僧呢?”小将说:“我是庐山乌龙潭中的乌沙龙,因为在龙宫之中犯了失职之罪。东海龙王要将小将处死,是我偷听到消息之后,逃出龙宫上山修炼,一千五百多年方能成人。今天刚刚下山,却被巡湖夜叉发现,龙王得知,奏请玉帝,派遣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刚才一阵追赶,小将眼看性命难保,幸好师父坐在树下,袈裟挂在禅杖之上,小将躲避不及,只好藏进袈裟,才避免雷击,因此,感谢师父的救命之恩!”宝掌听罢微微一笑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施主不必在意了。”乌沙龙说:“师父救命之恩,乌沙龙永远不会忘记,今后定当报答。现在,我得先走一步,以免再次被发现。师父多保重!后会有期。”说罢向北方走去。
  宝掌望着这乌沙小将走远了,便穿上袈裟,手提禅杖向庐山而去。宝掌来到庐山五老峰下,突然听到“咔喳”一声闷响,他抬头一望,只见一只梅花鹿从悬崖上摔下来。小鹿头上的双角恰好落在树杈当中,树杈将梅花鹿悬吊在半空之中来回晃荡,十分危险。小鹿因四蹄悬空用力不上无法挣脱,连叫也叫不出声音来。宝掌看了,立即向小鹿奔去,他站在崖石之上,脱去身上的袈裟,将袈裟象打渔网似的撒罩在树上,然后用手一拍,只见袈裟缓缓升起,小鹿随同袈裟一起上升,然后落在崖石上面。宝掌收取袈裟,小鹿得救了。它向宝掌点了点头,表示谢意,围着宝掌转了几圈不愿离开。宝掌知道小鹿不愿离开他,这是与佛有缘,便用手拍拍小鹿的头顶,抚摸小鹿的背脊,同小鹿一起上山。小鹿走在前面带路,慢慢地将宝掌引到了仙人洞口。洞中的道士陆修静见小鹿引来天竺和尚,便出来迎接,二人各施一礼,互通名姓,宾主携手走进洞中……
  宝掌在仙人洞中同陆修静说法讲经,连住数日,一释一道,共同研究释道两家经典,各抒已见,畅快淋漓。宝掌对陆修静说:“陆道长,贫僧自从天竺来震旦,为的是寻找弟子,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几年来,贫僧至今还未有卓锡之地,据贫僧看来,这紫云升处莫非就在此地?”陆修静笑着说:“大师所言有理,这庐山山高雾大,云海连天,若观紫云升处,待明日大早,只要到日照峰前一观便知。”宝掌说:“好!好!就依道长,明日大早观看日出,若有紫云升处,贫僧就立即前往!”当夜无话,各自安息。宝掌坐禅,到了五更时分,立即起身,辞别陆修静出了仙人洞门,来到日照峰顶,用心观望日出。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慢慢地红了一片,太阳露出了半边脸,大地好象是在睡梦中慢慢地苏醒过来。此时朝霞映红了半边天,天上静静的,只是有象鱼鳞状块的白云散布在很高很高的空中。宝掌低下头来往山下一看,只见山脚下烟雾缭绕,一朵朵彩云由山脚向北延伸,这朵彩云开始是红的,慢慢由红变紫,紫里带红,越向北去越是红得发紫。宝掌见了心中大喜,脱口而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宝掌再也无心观看日出胜景,他迈开大步走下山来。
  宝掌下山后,过了长江来到永兴县境(今湖北黄梅县),一心想去那“紫云升处”的紫云山。紫云山位于永兴县的北部,山高林密,与庐山隔江相望,两山之间,相距一百五十余里。宝掌日夜兼程,不怕疲劳,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来到紫云山下。这紫云山属大别山脉,山顶上的“双峰尖”高矗入云,山中有“喷雪岩”、“朝阳洞”和“桃源洞”;山西面有“紫云洞”、“白云洞”、“火焰洞”、“黄龄洞”这叫做山中有洞,洞中有水,山下有河,山上有峰,曾有“路从崎岖转,人在半空行;怪石虬龙卧,飞泉风雨惊。”的说法。宝掌正欲上山,只见前面有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条小河虽然不算很宽,但水流很急。宝掌看看上下无桥可通山径,就准备涉水而过。正在这时,那边山中突然跑出来一只梅花鹿,直接向小河跑来。梅花鹿涉水而过,跑到宝掌面前,连蹦带跳地向宝掌摇头摆尾,十分温顺。宝掌见后,心中大喜,此鹿岂不是庐山之神鹿?果然与贫僧有缘,引我渡河,遂骑上鹿背,向河对岸走去。
  宝掌骑着梅花鹿渡过小河后,便随小鹿沿着小道向山林走去。走不多久,前面大山挡住去路,道路狭窄,实难行走。宝掌想:此地山高路险,只恐有虎狼作怪,野兽伤人!他将腰带解下系在梅花鹿的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