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遂人意-第7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是这么说,如老尚书这般,对着权利说放手就放手的又有几人,当然了府上能有人家子孙那样能撑起来的又有几人呢。
  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攥着权利死在任上的,因为没人放的下。
  华老尚书,一时间成了一个让重臣仰望的存在。刷新了作为臣子的有一个高度。这个是老尚书作料不及的。算得上的是意外收货。
  御书房里面,华老尚书双膝跪地,圣人看着老尚书的上奏,脸色不是那么美妙。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就要推崇礼义廉耻的,而这个寡妇在嫁显然同礼义廉耻,圣人教导有所冲突,
  治理偌大朝堂的圣人不是对此没有认识,可在朝堂上从来没有下过明旨而已,这个旨意不能下。
  读过圣贤书的朝臣,对这些忠孝节烈自然看的重,到了乡间,都是为了温饱奔波的,哪里讲究的这么多,别说寡妇再嫁,就是三嫁四嫁那也是没人管的,何至于就非得弄得官民统一,
  拿到朝堂上来说,别说为难他这个圣人,就是老尚书那里有能落得什么好,怕是所有的圣人子弟,自此都要鄙视老尚书的。
  圣人苦笑:“老尚书这又何苦。”
  说着把手里的东西递给老丞相。杜老丞相那也是人精中的人精,怎么会不明白这里面的得失呢,看着老尚书眼中都是纠结,对于权利,怕是老伙计比他以为的还要放的开:“难得老尚书由此爱国,爱民之心。还望圣人成全。老臣愿同老尚书共同起草此议。”
  圣人一时间感动:“我大梁有两位爱卿这等不计个人得失的良臣,何愁千秋万代。”
  杜老丞相感叹,可不就是千秋万代的事情吗,发展人口,大梁才能繁荣昌盛,永久不衰,永远都是民生大计。
  圣人:‘老尚书忧国忧民,身在草野,心在我朝堂,朕,朕还请老尚书在为我大梁操劳些年’
  华老尚书:‘草民不敢当圣人如此赞誉,草民没有圣人说的那么无私,有失有得,虽然难免被人非议,可圣人是明白草民的,能得圣人理解,支持,又有谁敢说草民没有得呢。’
  圣人感动老臣的忠君爱国:‘好,好,咱们君臣同心,就看我大梁繁荣昌盛之日。’
  然后摆正脸色:“朕来拟旨,就按着老尚书的原话,相信我大量的良臣志士,定然能够明白咱们君臣的苦心。。”
  杜老丞相感叹,华府果然又要更上一层楼了,几日不见这老家伙讨好圣人的本事竟然更高深了不显山不漏水的,看看把圣人哄的都要掏心掏肺了。
  当然了人家华老尚书整日里面对芳姐那样的人,怎么能不学些真本事呢。别看面上不显,对于芳姐不着痕迹的讨好,老尚书受用着呢,
  同时也检讨自己这么多年白白在圣人眼前晃悠那么久,竟然不知道讨好拍马的精髓。以至于君臣相得几十年没能换来圣人一句爱卿呢。
  华家大老爷今日在衙门做事都不能塌心,也不知道老爹今日去宫里同圣人相处如何。到底为了什么呢。
  华二老爷没心没肺的,在他看来老头致仕以来就有有点抽风,做出来点什么出格的事情也是很好理解的,不然当初怎么会不让他家闺女回娘家呢。
  华三老爷忙着府里的俗事,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一直到第二天圣人在朝堂上册封老尚书为太傅一品的官衔,虚弦,不用上朝不过依然领取太傅的俸禄,何其荣宠,竟然用皇子们的老师的虚弦,把老尚书给容养起来了。
  当然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出乎意料了,别说朝臣们乱了,就是华家大老爷都慌了。
  这还能在朝堂,在京城混下去吗。才有他们府上的出嫁的姑奶奶得罪了满朝大臣,就有他爹,出来得罪全大梁的清流大儒呢。
  这个得罪面要不要太广,想到老爹上朝之前,是同四娘在书房里面一整天的,不其然的瞪像华二老爷,老二这个闺女,就亲近不得,那是一个流动祸原。
  看看自家老爹怎么就跟被人洗脑了一样,这种事情都开始撑头了呢。早知道就该把那丫头同华府的人隔离开来才是。
  华家大老爷如今那是真的明白他爹当初的忧虑了,可为何他才明白,他老爹就失陷了呢。
  华二老爷也懵了,老爹疯了,同以往的风格不相合呀。
  对着老大责怪的,埋怨,幽怨的眼神,摆摆手,不管我的事情,我真的一句都没说过什么,苦于在朝堂之上,没法同老大辩解。
  老臣:“圣人,这实在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呀。有违圣人之道,让那些节烈女子又何以自处。”
  这个是个问题。老尚书如今是不用在上朝的,所以好感度老尚书在圣人面前刷了,可跟重臣掰扯这个事情,却要老丞相来做。
  老丞相那个心呀,凉的不要不要的。这么多年两人相交,相杀过来,就这次输的最惨,光为老伙计做嫁衣了。
  杜老丞相站出来:“老尚书倡议寡妇在嫁,那是为了我大梁的人口长期发展,试问若是乡间民众如同诸位大臣一样追崇节烈,贞操,我大梁的人口又从何而来。何况老尚书又没有阻止那些非得要节烈的女子,改其志向。人各有志嘛,只不过是提议对那些要再嫁的女子,给予奖励而已。”
  又有人站出来了:“奖励又从何而出,朝堂为何要奖励这些,生育子女的女子,可不都是寡妇。”好吧这就是为了挑事而专门挑事的。
  老尚书站在朝堂上为了身后的圣人,还有大梁舌战群儒,惹恼了一众的名流大儒。忍不住叹气,圣人的看重,都让老伙计得了,剩下他老人家费力不讨好,还得罪人,真是没法在好好当丞相了。
  只希望圣人记得他老人家这份心思,他日能够看在他们君臣同心,不计得失的份上,对他能有老伙计一半的优容就不妄他今日之功。(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六章 百家之争

  试问一个讲究礼仪,给节妇颁发过贞洁牌坊的朝堂,又怎么会倡议寡妇在嫁呢。让那些被表彰过节烈的女子又要如何自处呢。
  可以说圣人能够让老尚书的奏本,在朝堂上曝光,被众臣所闻,那就相当于再把皇家,把国法,把一直推崇的礼教,放到了风口浪尖上,接受世人的舆论攻击,和各种诋毁。
  可就像老尚书折子上写的,人口乃是国之根本,那是大梁发展的基石。没有人口,国家拿什么昌盛。国家拿什么发展。
  这可不是人口爆发的年代,这是一个地广人稀,各种天灾*,兵祸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年代。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多岁的时代呀。人在这种大环境下,那是相当的脆弱的。
  老尚书能够挺身而出,不畏艰难,敢于面对这些清流大儒的指责,敢于把华府放在挑战礼教的前沿上,那就是已经把个人荣辱放下了,把家族的得失放在大梁的后面。
  作为一个君王,圣人为了他大梁有这样不计荣辱的臣子而骄傲。
  掰扯开了说,大梁那是皇家的大梁,臣子如此呕心沥血为的也是他这个圣人,怎么不让这位九五之尊感动呢。
  老尚书用实际行动,感动了这位同样要作为的圣人。
  这件事情被拿到朝堂上来说,那些大臣那些有名望的大儒心里也是明白,圣人对此也是很倡议的,不然这种事情怎么会有机会被如此的大力宣传呢。
  可就此事不闻不问,实在有失文人的风骨。于圣人教导背道而驰。
  文人有文人的立场,要知道他们拜师的时候,不管是哪朝哪代,圣人像都要拜的。也就是说君王可以换,可这个文人的精神领袖一直没变过。相当于一种信仰。
  可这篇奏折分析的的确让人没有反驳之力。
  为了大梁的千秋万代,为了中原能够长盛不衰,人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杜老丞相一人承担了来自朝堂上所有的阻力。
  老友一篇奏折,在圣人这里刷足了存在感,刷足了好感。可怜他老人家受苦受累不说,还要被大儒们各种批判,当真是苦也。
  接下来的几日朝堂都是震荡的,好几日的早朝都像菜市场一样,乱哄哄的,还有趴在朝堂上哭诉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知道的以为这些大臣府上有了白事呢。
  对此圣人也一筹莫展,多少人家府上的老封君,都因为节烈被皇家推崇过呀。可如今这项提议出来,真的是自打嘴巴。
  别说那些朝臣哭,就是人家要个说法,你也得给呀。圣人捂着脑袋发愁。
  用老尚书的话来说,既然看到了制度的弊端,就不能为了困难而裹足不前,铲除弊端,那就是在我大梁的基础建设上添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