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老师是首辅-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越入阁时的二十七岁,还要早三年。
  大明朝堂,将会又出一个奇迹。
  当然,朝中也有其他呼声很高的入阁人选,那就是徐斯临。作为当了二十年大明内阁首辅的徐延的儿子,子承父业似乎也理所当然。
  不过对于入阁一事,青辰并没有放在心上。
  她关心的,还是山东夏粮报欠一事。
  半个月前,赵其然去了山东。得知他走的消息时,青辰才突然想起来,到赵府谢恩的那天,宋越曾说过他要走。只是那日情绪起伏太大,她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如今想来,却觉得有些凑巧。
  山东夏粮报欠的问题,她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了,却是没看出什么名堂来。赵其然此番去山东,显然不是表面上向朝廷交待的那样,去查某个官员。
  那宋越让他去山东做什么呢?
  还有,徐斯临前些日子正好也去了山东,他与此事又有什么关联,她也很想弄清楚。
  ……
  这日,青辰去了都察院,找到了徐斯临。
  徐斯临这阵子好像有些忙碌,她几乎没怎么见到他。
  他坐在官署里,原是在写着什么,见到她来了,立刻搁下笔。
  “看看这是谁来了。”他站起来,咧着嘴对她笑,迎她进屋。
  待青辰坐下后,他假装看了看周身,“今日出门前是不是嬷嬷给我塞了什么招福的灵物,把你送到我这来了……想我了啊?”
  只她还没有说话,他就说了一箩筐,看他夸张的模样,她不由笑了笑,“徐斯临,你的高兴也太隆重了。”
  他嘿嘿一笑,漏出洁白的牙齿,“换了旁人是不会的。你不一样。”
  线条分明的笑脸,眉眼依旧俊朗。
  回京后,两次见面,青辰总觉得他比从前要成熟了许多,也从容了许多。以前他的情绪都写在脸上,高兴,不高兴,别扭,生闷气,紧张,让人一眼就看得出他的心情。
  现在他褪去了不少冲动稚气,让人觉得他的人也变得柔和了。虽然还是爱开玩笑,但这种半正经的玩笑,并不让人觉得反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是奇妙的。曾经与他相处时,青辰常会觉得紧张,不知道接下来他会做什么。奇怪的是,两年过去,她感觉与他相处轻松多了。
  “徐斯临,我有封信,想让你帮我交给明湘。”
  昨天夜里想完山东的事,青辰就连夜写了一封信。一是她很久没有与明湘写过信了,二是她想借机试探一下徐斯临,看他与山东那边到底有什么关系。
  他笑着点了点头,“我猜也是因为明湘。父亲管得严,她如今还不太方便出来,要不还能与你见一面,我再想想办法吧。”
  青辰摇摇头,“不要为难了。明湘如今是你的姨太太,只要她过得好就是了。我知道你很照顾她,谢谢你。”
  “又来了。”他叩了叩桌面,“沈大人能不能换一句口头禅,别这么见外啊?”
  青辰抿了抿嘴,“好。”
  “刚才的话没说完。”徐斯临道,“虽然猜到了你来找我是因为明湘,但我这心里,还是忍不住要失望啊。跟你商量一下,下次见面,能不能不先说明湘?”
  “……”青辰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不说话是默认了啊。”他笑笑。
  “好吧。”青辰的心思还在试探上,便道,“听说你最近也挺忙的,在朝里也没怎么见到你。”
  他点点头,“嗯。都察院最近事儿有点多,有时候还得出外派,我不常在官署里的。今天是你……是我运气好。”
  说罢,他自顾一笑,然后好像忽然想起什么,“该不会你之前还找过我,我却不在?这就亏大了……以后要是想找我,还是到我家去吧。散了朝后我一般都在家,戏园子酒楼那些地方都不去了……我是不是变得很乖?”
  他笑得眉眼弯弯,一双眼睛又黑又亮,闪着光。
  青辰不置可否,只又问:“好像我刚回来的时候,你就在山东,一个多月才回来。山东那边有什么事吗?”
  他摇摇头,“也没什么事。以前的一个案子,最近大理寺重审了要改判,我去了解些情况。十多年前的事了。”
  “噢……”青辰又道,“我还没去过山东。山东那边好吗?我刚去云南的时候,云南有些乱,贫民不少,白莲教的人也多……”
  “每个地方总有些贫民的。山东,还好吧……”
  “哦。”
  后来,青辰与他又随便聊了两句,接着就告辞了。
  徐斯临有些不舍得她走,问她要不要晚上一起用膳,她委婉拒绝了。
  他也没再强求。
  眼下他还得处理一些事情,等把事情都处理好了,明年顺利地入了内阁,他就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她身上了。
  青辰离开了都察院,脑子里却还在想着她与徐斯临的对话。
  徐斯临看起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可就是这一点问题也没有,反而让她觉得有问题。
  夏粮报欠,徐斯临身为都察院佥都御史,在面对青辰这户部侍郎时却只字不提,好像是要刻意避开这个话题……
  难道真的跟徐家有关系吗?
  如果山东省今年不是欠收,而是丰收,那山东省以丰报欠,除了能少向朝廷缴纳税粮外,还不用把粮食缴入山东各地的官仓。更甚者,他们还可以以救济百姓为名,开仓放粮,放多少,百姓又得到了多少,这其中的可做的文章就大了。
  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不仅包括山东,还包含了辽东半岛,是个大省,这丰收和欠收相差的粮食,可不只是百石千石……
  赵其然此时去了山东,一定也是因为这件事。而他,向来是听宋越的。
  那她要不要去找宋越问清楚?
  与感情没有半点关系,纯粹为了公事,为了大明,为了吃不上饭的黎民百姓……
  可是,只要看见他,心里又会疼得不得了。
  
  有一封信打山东寄到了宋越的府邸。
  是赵其然来的。
  ——山东六府,两府欠,四府丰。
  宋越派赵其然去山东,就是让他查山东今年粮食所得情况,果然,与他料想的相差无几。
  山东今年虽经历了几次小灾,但对粮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今年总体而言是丰收的!
  而他们报给朝廷的情况是欠收,很显然,是有人中饱私囊。
  山东省那么大,下辖近一百个县,虽赵其然是都察院佥都御史,对于查探这些事情经验丰富,人脉也广,可查得具体情况并不容易。其一是各县亩产不同,有丰收的,也有欠收的,不好统计,其二是官府对百姓征税的比例也不同,无法按所征之税倒推粮食产量。这么多的县,要是一个个统计再精确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得到的结果还未必准确。
  因为,无法保证没人造假。
  有人既是要贪,况且贪得还不少,那势必需要自上到下的相互配合。山东省的大部分官员,早已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链条。身在这链条中的人,骄奢淫逸惯了,谁也不愿意将到手的利益再让出去,故而一个个嘴里的话真假难辨。
  赵其然之所以能了解到情况,那是因为原本处在这个链条中的一个人——郑贵妃。
  郑贵妃来自山东,郑家是山东的百年世家,祖辈许多人曾任山东的官员。现在,郑家虽已不是这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但还是了解了很多情况。
  这就是宋越当初要与郑贵妃合作的原因之一。
  郑家能从这里面分一小杯羹,有利可图,按说郑贵妃不至于如此。可对于她而言,钱财不是最重要的,那大明的皇位才是。
  又因为宋越手中握着她曾写下的情诗,所以她只能先为他办事,以表合作的诚意。
  对于她来说,徐延太老,且太过老奸巨猾,他的势力盘根错节,是个很不好掌控的人。就算他日徐延扶持她儿子上了位,到时候这朝中是她说了算,还是徐延说了算,那都是未知数。
  况且,徐延是惯贪,是奸臣。他日她儿子当上了皇帝,这天下所有的财富就都是她儿子的,徐延要贪他们娘儿俩的钱,她不允许。徐延想要坏了娘儿俩的社稷,她也不允许。
  与其这样,她不如选择比徐延聪明,比徐延年轻,又没有徐延那盘根错节的势力的心系天下的宋越。自从宋越以情诗反将她一军起,她就知道,她没有选错人。
  还有就是,宋越有欲望,他想要扳倒徐延,想要大明海晏河清,甭管是为公还是为私,有欲望的人最好利用。
  郑贵妃不知道,对于宋越来说,同样如此。
  在他眼里,她一样是个充满欲望的人。
  山东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