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之五福晋日常-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弘晶,哪怕得皇上偏爱,但毕竟是恒亲王之子,若真有一事登上帝王之位的话,那大清朝可就平白无故多了一位太上皇,这万一要是作起妖来,对整个大清朝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祸害。
  所以在众朝臣看来,恒亲王反倒是成了儿子帝王之位的拦路石。
  临了临了,还是给儿子拖了后腿,胤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表现的再怎么淡泊无争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不是发愁就能解决的事儿,看皇阿玛的意思吧,实在不行咱们就出海,总有能逍遥自在的地儿。”毓秀劝道,胤祺若是跟七贝勒一个德行,她这会儿肯定就计划着谋杀亲夫了,不过胤祺这些年安分守己,算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了,她得多亏心才能下得去这个手。
  而且比起在紫禁城那个金笼子里做太后,她还是更希望能够自由自在的,想去哪就能去哪,想睡到什么时候醒就能睡到什么时候醒,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
  太后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光是应付每天过来请安的人耗费的精力就不少了,再来一些想走太后路子的福晋、妃子,那就更耗心神了。
  勾心斗角这种事情她是真做不来,如果哪一天儿子真当上了皇帝,她都想假死遁走。
  福晋果然是向着自己的,胤祺心里头觉得宽慰,虽然不太想去海外那些鸟不拉屎的地儿,不过如果真的挡了儿子的路子,去那边儿也无妨,反正到时候儿子是大清朝的皇帝,他跟福晋就算是在海外,那也受不了苦。
  “我怎么觉得你巴不得想乘船出海呢?”
  “可不是吗,京城我早就待够了,要是能去别的地方那再好不过了,就怕你舍不得。”舍不得兄弟,舍不得同僚,舍不得亲戚,舍不得府上的人。
  “你就能舍得?”胤祺嗤笑道,真要是走,也就是他们两口子走,几个儿子就只能在京城里呆着了,弘昇福晋不会舍不得,但弘晶和弘晊可是从福晋身上掉下来的肉,走哪儿都得挂心。


第103章 大结局(下)
  既然已经做好了决定,胤祺和毓秀两个人便开始着手为出海做准备,虽然不知道出海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但是做的准备越足,以后受的苦就会越少。
  胤祺和毓秀都不是肯吃苦的人,哪怕不得不走,也会尽量让自己少吃些苦头。
  事实上,着手准备退路的不止胤祺和毓秀两个人,曾经有心与大位,甚至为此被康熙所忌惮的八爷,该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
  当然跟胤祺和毓秀准备跑路不同,八爷可没打算要走,而是要牢牢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皇阿玛虽然厌弃了他,未来新帝上位也可能不会用他这个曾经人人称赞的八贤王,但是他现在有儿子,儿子还会有孙子,只要有能力,如今八贝勒府蛰伏一时,将来未必不会出几个权臣。
  弘晶那孩子,他早就派人仔细调查过了,比老五聪明,也比老五能干,文才武略皆是上乘,年纪虽小,但胸襟却挺大的,不是那等小心眼儿的人,某种程度上,要比已故的孝义皇帝大气、重情。
  孝义皇帝当年做太子的时候,看他们这些兄弟就跟看半个奴才一样,别说是兄弟之情了,连尊重都没有多少,但弘晶不管是对这些叔叔伯伯们,还是兄弟、堂兄弟们,都有一份尊重和情谊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皇阿玛才会跳过他们这些儿子,选择弘晶这个孙子。
  如今他要做的便是保重好身体,好好陪陪福晋,好好教育弘旺,等着皇阿玛驾崩,看看他们爷两个到底谁能熬过谁。
  专注朝堂多年的八爷,到底是高看了自家福晋的气性,偃旗息鼓龟缩在府里行,打拳吃药好好保养身体行,日日陪着她赏花弄月更行,但是想要花费精力教育弘旺这个庶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八贝勒服一出接着一出的闹剧,刚开始还吸引了不少人八卦,不过日子一久,习惯了也就没多少人在意了,不过,八福晋这名声算是这辈子都洗不白了。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康熙六十三年的冬天,太子之位一直空着,皇太孙之位更是一直空着。
  在把孝义皇帝熬死了之后,康熙的猜忌心越来越重,对手中的权力也是越握越紧,哪怕四爷做了那么多年的富贵闲人,名声不好,性子又直,但是仍旧不得康熙信重,防着这个,防着那个,朝中事物无大小,都得他应准了才行。
  除此之外,弘晶和弘皙这两个皇孙更是被他分拨成了两派,各有优势,互相攻诘,俨然跟当年的直郡王和孝义皇帝一样。
  不过康熙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康熙了,年纪大了,又日日思虑操劳,哪怕早些年被灵泉水滋养过,如今吃不到搀有灵泉水的糕点,身体衰老的速度要远超普通人,毕竟普通人到了这个年纪早就安心享受天伦之乐了,哪还会这么殚精竭虑。
  所以到了康熙六十三年的冬天,一场风寒,便彻底击垮了这个已经七十一岁的老人。
  似乎是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连夜将恒亲王胤祺召进宫中。
  弘晶要做皇帝就不能有一个太上皇碍手碍脚,所以要么弘晶过继到孝义皇帝名下,要么胤祺这个当爹的假死遁走,在大清朝隐姓埋名过完后半辈子,或者离开大清,只要不做太上皇,怎么选择就看胤祺了。
  自家皇阿玛都已经缠绵病榻了,还说出这么一番话,胤祺倒是并没有觉得失望和伤心,这些年,他们这些兄弟早就不对皇阿玛抱有幻想了,父子之情跟权力和江山比起来,在皇阿玛眼里什么都不是,如今逼着他做这样的选择,也不足为奇。
  本来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事情,胤祺也没拖着,早点解决完他这个‘后顾之忧’,皇阿玛也能早点儿安排弘晶的皇位,省得再起波澜。
  “儿臣可以跟福晋离开大清,这辈子都不会再踏入大清一步,但是该带的人和东西不能少,侍卫、奴才、厨子、工匠、粮食、金银这些都不能少。”
  本来还想着避过黄皇阿玛的耳目,偷偷溜走的,如今竟然能够光明正大的走,当然要多带点东西。
  康熙还不把这点人和东西放在眼里,就是没想到老五会这么洒脱的就答应了,“想带什么就带什么,只要你不回大清,跟弘晶还可以书信联系,想要什么东西不成,在大清之外找块地方好好养老,你不是喜欢踢蹴鞠吗,到时候可以光明正大的组织蹴鞠比赛。”
  人跟人还真是不一样,他看得比命还重的东西,在老五眼里,什么也不是。
  不过弘晶有这么一个只喜欢吃喝玩乐的阿玛,也是福气。
  康熙六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恒亲王携福晋奉旨离京,带了3000名侍卫,行李装了50多辆马车,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一些恒亲王府的下人,车队林林总总加起来接近有5000人,出行的场面那叫一个浩大。
  二十八日,康熙立恒亲王世子弘晶为皇太孙,并诏令天下。
  三十日,康熙皇帝驾崩,皇太孙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康熙的丧事办得不大不小,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恒亲王夫妻并不在奔丧之列。
  元乾一年,元乾帝继位,尊宜妃为太皇太后,尊恒亲王为太上皇,尊恒亲王福晋为太上皇后。
  元乾三十年,元乾帝退位,太子继位,封元乾帝为太上皇。
  中元一年,太上皇离京出海。
  中元十六年,大清朝的第一位太上皇爱新觉罗胤祺驾崩于海外,谥号纯皇帝,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 智慧仁慈纯皇帝’。
  次年,大清朝第一位太上皇后病逝,谥号孝慈纯皇后,全称‘孝慈庄仁宣诚敏天恭懿纯文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