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门贵子-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学里虽然新添了不少新面孔,但张小北也看到了几个熟人。
  他的两个舍友就在其中。张小北跟孙长青交谈了几句,才知道,孙长青也是连战两次,然而都是名落孙山。第一次是因为身体不行,虽然没有像他这样被抬着出来,但也极大的影响了发挥。他回乡后成了亲,也有了孩子,身体渐渐变得比以前强壮起来,第二次乡试时,他基本适应了考场的环境,然而却有两道题答偏了。如今正在努力用功,准备三年后再战。尽管两人有同舍之谊,但如今两人地位有了明显差距。孙长青又是个清高倨傲之人,面对昔日的同窗成了自己的先生,多少有些不能接受。张小北也能理解这种失落,因此,除非孙长青主动来问他问题,他一般不去找他。
  不过,另一个舍友陆思远可跟孙长青就不一样了。他见到张小北立即热情地上前打招呼,问长问短的,仿佛当年两人是至交好友一样。
  不过,对方如此热情,张小北也不好显得太小气了。只能淡然以待。
  头十天,张小北一直没被安排什么正经事做,只让他跟着另外一个老教谕学习,这位老教谕对张小北十分冷淡,言里言外的意思是,你虽然是个举人,可是太年轻,教谕可不是谁能当的。张小北也没有急着反驳,他在这位老教谕面前毕竟只是个晚辈。但是他觉得他不能再这样闲逛下去了。沐休回来后,他要去找自己的上峰说明情况,尽管让自己的教书之事步入正轨。


第114章 又是一年
  在张小北的积极争取下; 他在县学的工作终于勉强开展下去。他直到这时; 才明白原来县学的标配是只有一个教谕; 二到三四名训导,训导协助教谕教学,当然里面还有其他辅助人员。张小北的工作要上正轨; 排在他前面的老教谕就得退休了; 怪不得对方对他态度如此冷淡。
  老教谕五十多岁才中举; 如今已经在县学执教十多年了; 无功无过。他因为这么大年纪才中举; 对仕途也没了指望,只求安稳度日。平日里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有一搭无一搭的; 张小北当初在县学读书时,三年里见到他的次数能数得过来。有时候好容易逮住了,问他一些问题,有的他能讲出来; 有的干脆来一句:“回去读书吧,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张小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你也不能说他不对,但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毕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教谕很显然并没有做到这些。但是本县文风不盛,整个县里举人本来就不多,还有不少不愿意来当教谕的。再加上轮资历老教谕最老; 也没人拿他怎么样。现在张小北一回来就威胁到他的地位,他自然十分不待见这个年轻后生。但是老先生又觉得自己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就得有读书人的风度,所以他也没有做得太明显。张小北见他没有明目张胆的排挤自己,也就淡淡揭过。表面上仍对他十分恭敬,有时候还特意请教他一些问题。两人的工作总算和平交接。
  张小北一上任,就开始就县学着手改革县学的弊端,比如教谕、训导出勤率不高,师生之间互动不积极,学子们学习方法太单一等等。他从自己做起一点点改革。由于他的手段比较柔和,再加上自己积极带头,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少。半个多月过去,学生们渐渐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愿意来找教谕探讨学问的学子越来越多。
  张小北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一拘一格。他布置学生作文,不让他们坐在学舍里绞尽脑汁地干想,而是让他们出去采风,实地考察再做。比如说写关于民生的,就带他们去市井市集,或者是田间地头。若是做诗,也会带他们到大自然中体会一番。时不时地还在课堂上发起话题讨论。这些改变倒是慢慢地调动起学子们的积极性,课堂的气氛也十分热烈。这样,学子们倒不觉得上课苦,而是对每天的课程多多少少还抱有期待。
  张小北接着又提出建议说要在县学设立奖学金。凡是成绩好的学子有五百文到二千文不等的奖励。这个建议县学已经上报。
  除了奖学金外,张小北又对提出一个特别吸引学子们的方案。他说他正考虑选出学生们的优秀习作,编辑成册,一部分放在县学的藏书馆里,一部分试着拿出去售卖。学子们哪个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入选?于是一个个卯足干劲,不是埋头苦读,就是奋笔疾书。大家作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眼看着就到了年关,张小北休沐回家时,就跟寻音商量跟岳父那边寄年礼的事。
  他们这边也没什么好送的,无非是一些当地的特产,干菜、干果、肉干之类的,反正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嘛。除了本地特产以外,还有寻音亲手做的鞋子和衣裳。再加上夫妻二人写的信,一人一封。
  张家的东西刚寄过去不久,那边的礼物也来了。
  陈家的礼物可比他们贵重多了,各种皮毛布料,贵重补品几大箱子。寻音还到了母亲亲手做的衣裳。她摩挲着衣裳,忍不住又流了眼泪。
  张小北赶紧好声安慰,又允诺说,等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他们就去看岳父一家。
  寻音这才慢慢擦干眼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相公,我最近是不是有些太爱哭了?有时还爱发个小脾气。”
  张小北一脸不在乎地道:“这点小脾气算什么?你是孕妇,你在家里最大,你想怎么发脾气就怎么发,我受得住。”
  寻音破泣为笑道:“我才不忍心让你难过。”
  张小北笑嘻嘻地道:“我觉得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长得俊,不是脾气好,而是眼光好,娶了一个这么好的媳妇。”
  这番话把寻音逗得笑个不停,忍不住拿大拳拳捶了他几下。
  两人笑闹完,张小北又开始跟寻音商量盖房子的事。
  其实他们家的房子刚盖没多少年,还算挺新的。院子也大,房间也多。可是,岳父临走给他们留了两个侍卫,又留了两匹马,再加上又雇了佣人。家里现在也能住得开,但是以后孩子多了,就有些住不下了。
  张小北就想着要不要另起一栋住宅。
  寻音对丈夫的提议也挺心动的,但她谨慎惯了,难免会担心公公婆婆多想。
  她迟疑着说道:“我觉得这样挺好,就是不知道爹娘怎么想?”
  张小北道:“这又不是分家,只是家里太小多盖些房子而已,应该没问题。我去跟爹娘说一声。”
  张小北抽了个空跟爹娘提了这个问题。没想到,他刚一开口,张耀祖就有些炸了。
  他沉着脸问道:“小北,你这是几个意思?你是要分家咋地?你要记得,咱家可就你一个儿子,我跟你娘还指望你养老呢?你不能有了出息就想着分家另过了。”
  张小北一脸地哭笑不得,赶紧说道:“爹,你想哪去了,我只是觉得家里人口越来越多,房子不够住了,就想再盖几间。”
  张耀祖道:“家里咋就不够住了,你两个姐姐出嫁了,你妹妹也有了人家快出嫁了,这又有一间空房了。”
  胡氏看了一眼张耀祖,道:“小北要盖新房就盖呗,儿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主意。”
  张耀祖梗着脖子嚷道:“反正我不同意。”
  张小北也没指望父亲一说就通,只要娘同意他的意见就行。
  张小北又跟娘说了许多,说家里的房子盖得太仓促,用料不够好,现在他们家手头松,时间又多,可以慢慢地盖。
  以后,家里孩子多了,时不时地又有客人来,房子得够大才行。
  胡氏笑道:“你甭管你爹,他那边我去说。你有空找一些建房的行家多问问,看看怎么建造好。还有得算好钱的事。”
  提到钱,张小北想出自己在府城这几年的积蓄,他手头有一百多两,再加上以前的积蓄,能动用的约有一百五十两。他粗略估算了一下本地的物价,宅基地的钱很少,建房要是用好材料,再加上人工费,建个两进的四合院,一百五十两只能将将够用。不过还好,这些钱用完了也没关系,他每月还有薪水拿,而且县学还有各种福利,加一起也够用了。他以后再想办法赚点外快。其实他真想赚点外快,赚钱的法子多的是,有的是商人、富户给他送钱。可是张小北素来谨慎,觉得无功不受禄,不敢轻易接受。
  不过有一些路子他倒可以走,比如说本县有钱人家想请他点拨点拨自家孩子,就跟现代社会给孩子请家教差不多,也不用他每日去,只需每月去几回便可,收入和各种节礼也十分可观。已经有好几家来询问过,只待张小北年后给他们回话。张小北已经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