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意佳婿-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青当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不亲眼见着,到底不那么放心。刘青一手挎着篮子,一手牵着小七回了家,刘家一行人也有说有笑的回来了。
    去的时候刘家人怕人多,不好照看茶叶蛋,才选择了包车,回来却是与村人一块挤的牛车。
    大牙叔只把众人放在村口,又要赶回镇上去接最后一批要坐他车的村人,刘家人正好被来来往往的村人包围住,拥簇着回到了刘家院子。
    先前蒋氏到村口接人的时候,马车放到跟前,人还没车下来,她已经手脚麻利的掀开两个木桶的盖子瞧了,见木桶里头一个鸡蛋都不剩,自然知道这生意做得好,立刻眉开眼笑起来。
    蒋氏此时被村人团团包围着打趣,也没有不耐,众人凑完趣,蒋氏又有说有笑的把村人送到院外,见大家伙都走远了,这才把院门关上回了堂屋。
    屋里,刘大爷已经让负责收钱的李氏把今日赚的铜钱都拿出来,李氏便搓了搓手,从她买的布料和家用中,翻出一个硕大的布包,布包打开,堆成小山似的铜钱,瞬间让所有人眼睛都发亮了。
    “铜钱数目太多,我也没仔细请点,不过看重量,应该有七八斤了。”因为自己负责管钱,收摊之后李氏便一直提心吊胆,紧紧攥着这个布包,饶是她常年干活,这么重的布包,也难免勒得她手心发红发痛。
    李氏刚刚搓手,便是因为这个。
    不过在场除了刘青,其他人并未注意到李氏的小动作,他们已经被李氏的话吓到了,七八斤重的铜钱,那至少有七八百文钱了。此外,蒋氏今天没给李氏钱,买布和家用的钱,都是从这些卖茶叶蛋的钱里头出的,也就是说,现在这里真有七八斤铜钱的话,那今天他们在镇上,至少赚了一贯钱。
    一个集会赚一贯钱是什么概念?一个月就能赚三两银子了,一年又能赚多少?
    刘家人已经不敢再想下去。
    刘大爷激动的抖了抖手,其实早在镇上的时候,他便心里有数,只是也没想到能赚这么多,但眼下考虑的不是以后,是先把这些钱清点起来,闹明白今日究竟赚了多少。
    但很快刘大爷又为难起来,很快就要吃饭了,这么多数目哪里是一下能数得清?
    刘青注意到刘大爷为难的眼神,便道:“爷,不如咱们一块清点,最后叫我娘算下总数?”
    “这个注意好。”刘大爷连连点头,许是怕自家不注意,有人私吞财产,又道,“大人来数便是了,小孩子别乱动,我跟老婆子看着。”
    刘青等人乖乖端着凳子,也坐在一旁看着。
    其实李氏他们还真没别的心思,这会儿摸着铜钱的手都发抖呢,挣沉浸在满满的激动和不可思议中,哪还有心思琢磨别的。
    人多力量大,差不多一炷香的功夫,几人已经把铜钱清点完毕,李氏统计了一下,加上买东西花去的钱,今日一共赚了一千零五十九文。
    蒋氏已经笑得合不拢嘴了,小心翼翼将铜钱包好抱进自己屋里,再出来时,便接过大林手中的两斤肉,笑眯眯的道:“今儿都累了,你们先歇会儿,我去炒菜。”
    小五小六一下子缠了上去,“奶,我们要吃油渣。”
    刘大爷看着两个小孙子,脸上带着难得笑意,“小五务实,小六能说,今儿全靠他们俩拦着,不然咱们家的鸡蛋就要贱卖了。”
    蒋氏听得这话,对于小功臣的要求,哪里还有不依的?连连点头,“行,给你们炸油渣吃。”
    刘青笑眯眯的凑上前去:“爷,你怎么也不夸夸我,小五小六还是跟我学的呢?”
    不等刘大爷发话,满心自豪的安氏已经笑道:“可不是,咱们家这几个孩子啊,以往调皮捣蛋,委实叫人头疼,如今跟着青青,竟然变得如此懂事,今儿去晒谷场,还有人在羡慕呢。”
    林氏也跟着点头,“多亏了青青有耐心教他们,不然小五这孩子,还在上房揭瓦呢。”
    她们是真的打心眼里感谢刘青。
    尤其是林氏,她一直觉得自己命不好,几个妯娌头一胎都生儿子,偏她一连生了好几个女儿,拜过多少菩萨,总算得了这一个儿子,只差没把小五当命根子。
    他们夫妻把根独苗看得跟什么都重,舍不得打舍不得骂,公婆也是看在他们三房就这一个儿子的份上,对小五一贯是纵容,越发把这孩子纵得无法无天,隐隐成了村里熊孩子的头目,带着那群小孩子干尽了坏事。
    林氏也知道这样纵着孩子不好,可就是舍不得打骂,好在有个同样调皮捣蛋的小六跟着她儿子,她好歹能安慰一下他们年纪是年纪小,等年纪大就懂事了。
    可话又说回来,倘若有条件,谁不希望看到自己生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像大侄子那样被人夸赞到大呢?
    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刘青带着小五小六卖鸡蛋赚钱,把两个孩子从遛狗斗鸡引入正途的行为,更让她们感激不尽。
    何况刘青做的,何止是让两个孩子走向正途,更让他们彻底入了公婆的眼。往后每次集会,自家的孩子都能跟着公公出去卖鸡蛋,小小年纪能得到如此看重和锻炼的机会,长大了必然要比现在还能干许多。
    这如何能让她们不欣喜激动?
    林氏和安氏与王氏不一样,王氏这么多年,踩着李氏母女上位已成习惯。在妯娌中隐隐超然的地位,让她生出了许多自命不凡,对于刘青,或者说对于除刘延宁之外的刘家其他人,她打从心眼里看不起,自诩比他们都高一等,所以倘若刘青帮的是小七,她只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刘青本就应该跪舔她,她根本不用感谢。
    但林氏自来安分厚道,别人帮了忙就是帮忙,这份好意她自当回报。
    而安氏,心思就更复杂一些了。她娘家条件很不错,父亲是里正,也算是个地方小吏,当年她到合适的年纪,媒婆也是险些踏破门槛的,且来说亲的多是家境富裕的人家。
    只是她爹性子固执,年轻的时候念过几天书,后来被夫子委婉劝退学了,心里便一直耿耿于怀,把她几个兄弟都送进学堂,可她兄弟也都不是读书的料,他爹又开始打孙子的主意,给她几个兄弟选的媳妇,也都是家道中落的穷先生的女儿。
    侄子们还没有出生,她面临说亲了,她爹为了给孙子铺路,发誓一定要给她说一户书香门第的亲事,可是他们家条件再好,也只是在庄稼人里头比,有门第的人家哪里瞧得上她?
    倒是有一个寡妇动了心,请了媒婆想给她那个穷书生的儿子说亲。
    可他们家委实太穷,地都没有,屋子破破烂烂的,全靠寡妇替人家洗衣裳缝衣服赚钱,她娘哪里肯同意?抱着她哭得死去活来。
    最后还是与刘家沾亲带故大姨,跟她爹说起延宁这孩子,小小年纪已经在镇上念书,镇上的林夫子把他当得意门生。
    她大姨是想帮自己说给刘家,先前有了穷秀才作对比,这下她娘还算满意,刘家到底是青砖瓦房,在落水村也是殷实的人家,她嫁过去至少落不到被饿死的田地。
    她爹听大姨说得动听,也难免心神一动,又亲自跑去打听了,见到了刘延宁,又听他小小年纪谈吐不俗,心里已经有些意动。
    而那个时候大伯还没有去世,大嫂虽然家道中落,双亲亡故,但她父亲到底有秀才的功名,大嫂本人又温柔秀美,知书达理,难免被人高看一眼。
    她爹是接触过刘家人之后,才最终打定主意,把她嫁过去的。
    可以说她嫁到刘家,完全是因为刘延宁的缘故。
    而现在每次回娘家,她爹越见沧桑的脸上便满是自得,一个劲夸耀自己眼光好,给她选了户好人家,说是纵然现在辛苦两年,往后她大侄子当上大官,他们刘家就要跟着升天了。
    安氏知道她爹一直喜欢夸夸其谈,以往是不信的,但是这几年却越来越动摇,她不懂读书,也知道大侄子看着就跟庄稼人不一样。安氏这种心情,到刘延宁写信回来说,书院让他明年下场考童试的时候,彻底变成了决心。
    刘延宁六岁便被送到镇上开蒙,没过几年去了县里的书院,那书院不是花钱就能进去的,纵然镇上林夫子写了推荐信,刘延宁也通过了书院的考试,是书院山长亲自点头要招的。
    算下来,这个大侄子也是寒窗苦读十年了。
    这么多年,经常有村民问他们,延宁读这么多年书,什么时候去考个功名回来。其实他们不是不急,早在上一届科举的时候,公公和二伯就进城了一趟,原是想见夫子,却碰到了书院山长,山长告诉公公,让延宁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