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介宾曰。水本畏土。因土虚不能制水。则寒水侮所不胜。反乘脾土。泛滥为邪。其始起也。 
必从阴分。渐次而升。按肉如泥。肿有分界。夫水虽制于脾。而实主于肾。肾本水脏。而元气寓 
焉。若肾中阳虚。则命门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阴阳不得其正。则化而为邪。 
夫气即火也。精即水也。气之与水。本为同类。但在化与不化耳。故阳旺则化。而精即是气。阳 
衰则不化。而水即为邪。凡火盛水亏则病燥。水盛火亏则病湿。故火不能化。则阴不从阳而精气 
皆化为水。所以水肿之证。多属阳虚。 
喻嘉言曰。病机之切于人者。水火而已。水流湿。火就燥。水柔弱。火猛烈。水泛溢于表里。 
火游行于三焦。拯溺救焚。可无具以应手乎。经谓二阳结谓之消。三阴结谓之水。手足阳明热结 
而病消渴。火之为害固已。而三阴者。手足太阴 
脾肺二脏也。胃为水谷之海。水病莫不本之于胃。乃以属之脾肺者何耶。使脾足以转输水精于上。 
肺足以通调水道而下。则胃无病水之虞矣。惟脾肺二脏之气结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渐渍 
表里。无所不到也。是则脾肺之权。可不伸耶。然其权尤重于肾。肾者胃之关也。肾司开阖。肾 
气从阳则开。阳太盛则关门大开。水直下而为消。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而 
为肿。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脾肺肾为三纲矣。于中节目。尤难辨晰。金 
匮分五水之名。及五脏表里主病。彻底言之。后世漫不加察。其治水辄宗霸术。不能行所无事。 
可谓智乎。治气之源有三。一曰肺气。肺气清。则周身之气下行也。一曰胃气。胃气和。则胸中 
之气亦易下行也。一曰膀胱之气。膀胱之气旺。则能吸引胸中之气下行也。经曰。膀胱者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上焦如雾。言其气之氤氲如雾也。又云。膻中者臣使之官。 
言其能分布胸中之气而下传也。夫膻中者。与上焦胸膈同位。膀胱位于腹内。膀胱之气。空洞善 
容。而膻中之气得以下运。若膀胱之气不化。则腹已先胀。膻中之气安能下达耶。然欲膀胱之气 
化。其权在于保肾。肾以膀胱为府也。肾气动。必先注于膀胱。屡动不已。膀胱胀满。势必逆奔 
于胸膈。其窒塞之状。不可名言。治法。补肾水而致充足。则精气深藏而膀胱之胀自消。膀胱而 
令气旺。则肾邪不蓄而输化之机自裕。所以然者。以肾不补则不能藏。膀胱不补则不能泻。凡治 
水肿喘促。以顺肺为主。肺气顺则膀胱之气化。而水自行矣。试以格物之理论之。凡禽畜之类。 
有肺者有尿。无肺者无尿。故水道不利而成胀满。以清肺为急。此义前人阐发不到。后人以五苓、 
五皮等方治水者。总之未明此旨。至于车水放塘。种种劫夺膀胱之剂。则杀人之事矣。 
水肿有阴阳之辨。阳水者。脉息浮数。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急宜疏凿饮、禹功 
散、浚川散、神芎丸、神 丸选用。小便不通。危急旦夕者。沉香琥珀丸。阴囊肿胀。二便不通 
者。三白散。然骤发便剧。元气未衰者。可用上法。若病后脾虚发肿。只宜轻剂投之。如六君、 
五苓、理苓之类。俱可应用。阴水者。脉沉迟。或细紧。遍身肿。不烦渴。大便自调。或溏泄。 
小便虽少而不赤涩。实脾散加减。小便频数者。济生肾气丸。小便有时黄赤。有时不赤。晚则微 
赤。此阴本阳标。未可据用温补。先与五苓散清理其标。次与复元丹。阴阳结邪。多阴少阳为石 
水。越婢加术汤发之。肾肝并沉为石水。真武汤温之。小便涓滴不通。诸药不应。急用金液丹。 
灶心赤土煎汤送半钱。误用峻利。小便不通者。理苓汤和之。经云。结阳者肿四肢。四肢为诸阳 
之本。阳结则不行其阴。故留结为之肢肿。五苓散分利之。水肿暴发。脉浮喘满。咳逆烦热者。 
小青龙汤。上热戴阳。下虚足冷。小青龙去麻黄换肉桂。加熟附子四五分。面目四肢浮肿属湿热。 
五皮散。初起脉实气盛。五子五皮汤。面独肿而气急。苏子降气汤。煎成磨沉香调服。有一身惟 
面与足肿。早则面甚。晚则足甚。苏子降气合除湿汤各半帖和服。右半边肿甚者。肺胃中有积滞 
也。导气为先。大忌琥珀、郁金、苏木、五灵之类。左半边肿甚者。肝肾间有瘀血也。散血为要。 
大忌胃苓。非特苍术性燥能阻滞恶血。即白术亦须生用。生则有逐湿散血之功而无壅滞之患。皮 
水四肢肿而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感湿而肿者。其身虽肿。而腰以下至脚尤重。防己黄 汤加 
黑黄牛尿。轻者除湿汤加木瓜、大腹皮。因于气为肿者。脉必沉伏而肿满喘急。增损流气饮。大 
腹水肿喘胀。大小便秘者。葶苈木香散。不服水土而肿。胃苓汤。病后腰脚浮肿。为有水气。胃 
苓汤加黄连。因患疮。用干疮药太早而致身肿。上半身甚者。羌活胜湿汤加升麻、白芷、苏叶。下半身甚 
者。五苓散换茅术。加木瓜、大腹皮。妇人经水先断。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通身皆肿。此 
血化为水。名曰血分。此病乃七情乖违。脾胃亏损。不能统摄而成。最为难治。日用归脾汤下椒 
仁丸一丸。药虽峻厉。数日当效。畏而不用。有养病害身之患。若先小便不利。后至身面浮肿。 
经水不通者。血为水败也。名曰水分。用归脾汤送葶苈丸七丸。其经脉不通而化为水。流走四肢。 
悉皆肿满者。亦曰血分。其证与水肿相类。而实非水也。归脾汤送人参丸十五丸。皆形气不足。 
邪淫隧道。必用此药以宣导其邪。佐以调补元气。庶药力有所仗而行。则邪自不能容。而真气亦 
不致于触伤矣。 
水肿死证。见一即危。伤肝唇黑及肿。伤心缺盆平。掌无纹。伤脾脐突。伤肾足底平。伤肺 
背平肩耸。如卵缩向上。阴囊无缝。及茎肿腐者死。大便滑泄。水肿不消者死。加以喘满。虽暴 
病。亦必不治。泄后腹胀而有青筋者死。鼻煽目青。耳焦面黑。破 脱肉者。死期迫矣。先起于 
腹。后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后归于腹者死。如肺气不能下行。两足肿溃而小水全无。 
腹中之痛不可名状。以手揉左则痛攻于右。揉右则痛攻于左。当脐揉熨则满腹俱痛。叫喊不绝。 
利水敷脐之药俱不效。无可治矣。 
开鬼门之剂。麻黄、羌活、防风、柴胡、葱白。及柳枝煎洗。洁净府之剂。泽泻、木通、通 
草、防己、葶苈、茯苓、猪苓。秋石代盐。去菀陈 之剂。商陆、大戟、甘遂、芫花、牵牛。宣 
布五阳之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血肿之剂。琥珀、郁金、刘寄奴、苏木。丹方。治水 
肿用灶心赤土升许。烧红。乘热以陈三白酒或火酒淋。澄清。空腹食之愈。血肿。红酒淋服。虚 
人。用伏龙肝煎汤澄清。每日煮粥食之。血肿脉证俱实。大便闭者。生莱菔捣汁半盏。和白蜜少 
许。隔汤炖热食之。生 
牛膝捣绞汁服亦通。但精滑人禁用。丹方。治水肿用虾蟆七只。去头皮足。白酒漂净。同独蒜四 
五十枚入猪肚中。白酒煮烂。去虾蟆。食猪肚。食后溲便频。肿即消。又方。活鳢鱼一枚。去肠 
垢。入独蒜满腹。白酒煮食。食后大小便与矢气齐通。即消。虚人。 灰分三次砂糖调服。亦消。 
消后复胀者。过三四日再服一次。三次必尽。后以健脾理气及温肾药调之。水肿小便不通。诸药 
不应。用车前草叶捣烂。绞自然汁一盏。入烧酒半杯炖热。空心通口服。不过七日效。病久虚极。 
不胜开泄者。用薏苡四两。汤泡煮数沸。频与热服即通。勿过熟。过熟即不效。赤豆煮汤代茶良。 
鲤焦重斤许者。和冬瓜、葱白煮汁食。鲫鱼亦佳。鳢鱼作羹。用醋勿用盐。而千金水肿。蒜醋皆 
忌。以其性味之浊也。而血肿尤忌。绿头鸭。或白鸭。同赤豆煮汁。空腹食之。切忌盐酱。入口 
病必转甚。以盐能助肾水之邪。豆、麦助湿发热也。不能戒者。用赤豆、大麦面 成黄。以伏龙 
肝水澄清。化青盐下之。青盐产砂土。与煮海水成盐不同。能清心滋肾而无助水之患也。忌猪羊 
鸡鹅虾蟹麸面及一切生冷炙爆。尤戒房室忧劳醉饱。 
〔诊〕脉沉主水。沉而滑。浮而迟。弦而紧。皆水肿。水病腹大。脉实大者生。浮虚者死。水 
病腹闭。其脉沉实弦者生。沉细虚小者死。水病一身悉肿。泻利厥逆。脉沉实者急温之。虚大者 
必死。加以喘迫。此为命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