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病各有真假。真者易见。假者难辨。差之毫厘。迥乎冰炭。试以伤寒之厥逆辨之。其始病便见 
者为直中寒厥。五六日热除而见者为传经热厥。寒厥真而热厥假也。热厥之治。惟四逆散得之。 
细推其邪。从阳入阴必由少阳而达。亦无不由太阴竟入少阴之理。故首推柴胡为来路之引经。亦 
借以为去路之向导。用枳实者。扫除中道。以修整正气复回之路也。夫阴为阳扰。阳被阴埋。舍 
和别无良法。故又需芍药以和其营。甘草以和其胃。胃气和而真阳敷布。假证愈而厥逆自除。但 
方后加减纷庞。寒热互用。非随证而推逆顺之机。难以语此。如悸。加桂枝。小便不利。加茯苓 
。泄利下重。加薤白。皆阴为阳扰。随其攸利而开泄之。咳利。加五味、干姜。腹痛。加附子。 
是阳被阴埋。急须焕发以克复之。与厥阴例中。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同法。须知真证正治。假证间 
取。总不出此方之模范也。至若二经热邪亢极而厥。自有大承气下夺之法。又非四逆散、当归四 
逆之和法可例治也。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 治疟多渴。 
小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根。 
柴胡桂枝干姜汤(玉函 金匮名柴胡桂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 
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姜、枣。加桂枝、干姜、栝蒌根、牡蛎。(熬) 
柴胡桂枝汤(玉函) 治太阳少阳并病合病。寒热及疟。 
小柴胡汤加桂枝、芍药。(即小柴胡汤合桂枝汤) 
柴胡四物汤 治妇人经行感冒。热入血室。 
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柴胡枳桔汤(一名枳桔柴胡汤) 治少阳寒热痞满。 
小柴胡汤加枳壳、桔梗。 
增损柴胡汤 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川芎、芍药、陈皮。 
柴胡清肝散 治怒火憎寒发热。肝胆风热疮疡。 
小柴胡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栀、川芎、连翘、桔梗。 
人参败毒散(局方) 治时疫初起发热。及感冒发散后热不止。 
小柴胡汤去半夏、黄芩、大枣。加茯苓、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桔梗。 问时疫 
初起。用人参败毒。得毋助邪为虐之患乎。又何以治非时寒疫。汗后热不止。详此二者。一为全 
盛之毒。一为未尽之邪。胡一方可混治耶。盖时疫之发。或值岁气并临。或当水土疏豁。种种不侔。 
然必入伤中土。土主百骸。无分经络。毒瓦斯流行。随虚辄陷。最难叵测。亟乘邪气未陷时。尽力 
峻攻。庶克有济。其立方之妙。全在人参一味。力致开阖。始则鼓舞羌、独、柴、前各走其经。 
而与热毒分解之门。继而调御津精血气各守其乡。以断邪气复入之路。与桂枝汤中芍药护营之意 
不殊。如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参苏饮。未尝不用人参以协济表药成功也。但其所主。惟天行 
大头。乃为合辙。加荆、防、牛蒡、薄 
荷。名荆防败毒。为捻颈瘟。咽喉肿痛之专药。即上二证。在热毒既陷以后。及北方黑骨温等。 
总与此方无预也。至若伤寒传变之邪。伏气郁发之证。泾渭攸分。略无交涉。而先哲尝借以治寒 
疫汗后余热往往获效者。以非时之邪混厕经中。屡行疏表不应。邪伏幽隐不出。非藉人参之大力 
不能载之外泄也。逮至疫痢昏热口噤。亦宜此方加陈仓米引领入胃。则毒随药化。得非人参辅佐 
之力欤。独怪近世医流。偏谓人参助长邪气。除去不用。专行群队攻发。鼓激壮火飞腾。不至竭 
绝真阴不已。兹缘同学质问。因祖述以政。 
荆防败毒散 治大头虾蟆瘟证。 
人参败毒散加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 
仓禀汤 治疫痢发热。 
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一撮。 
清脾饮 治食疟脉实。溺赤便秘。 
小柴胡汤去人参。加白术、青皮、浓朴、草果。 按清脾饮。清理脾家痰气宿滞。及蕴积少 
阳经中风热之邪。乃于小柴胡中除去人参。益入青皮、白术、浓朴、草果一派克削之味。在藜藿 
之人。固为相宜。若膏粱豢养柔脆者。即有留滞。亦难胜此。用者审之。 

卷十六祖方
星香汤
属性:治中风痰涎潮塞。不省人事。服热不得者。 
南星(三钱) 木香(半钱) 生姜(十片) 
水煎。服无时。 
省风汤(局方) 治卒中口噤不能言。口眼 斜。筋脉抽掣。风痰壅盛。 
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一钱五分。加防风一钱。生半夏、黄芩、生甘草各七分半。 
大省风汤(局方) 治卒中痰逆呕泄。脉沉厥冷。 
星香汤去木香。用陈胆星二钱。加防风、独活、生附子各一钱。全蝎、生甘草各五分。按此 
即省风汤去半夏、黄芩。 
加独活、附子、全蝎。二汤虽分寒热主治。并用生姜十片以开发风痰。不可减也。 
三生饮(局方) 治中风卒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寒闭不省人事。痰气上壅。 
星香汤本方用生南星一两。木香三钱半。加生川乌、生附子各五钱。捣罗为散。每服五钱。 
同生姜十片煎服。气虚卒倒。另加人参两许驾驭之。 三生饮。中风门中破的之方。虽本星香。 
而实得大省风之妙用。与续命汤相为犄角。夺门革鼎。各有专功。贵在先声夺气。无容庸师拟议。 

卷十六祖方
术附汤
属性:治寒湿体痛。自汗身寒。 
白术(一两) 附子(半两) 
上二味。水煎。去滓。放凉分三服。 
参附汤 治脾肾阳虚。厥逆自汗。 
术附汤去术加人参一两。 
附汤 治元阳衰弱。虚风自汗。 
术附汤去术加黄 一两(蜜酒炒) 三因治自汗。用 附、术附、参附三方。皆用附子五钱。 
余俱一两。分三服服之。其卫外之阳不固。则用 附。脾中之阳不固。则用术附。肾脏之阳不固。则 
用参附。凡属阳虚自汗。不能舍此三方。而 附可以治虚风。术附可以治寒湿。参附可以壮元神 
。三方亦相因为用。只用二物。不杂他味。取力锐以擅专功也。其外麻附、桂附、姜附、椒附、 
星附及大黄附子等。法度森森。分治九垓。各具转日回天之妙用。岂寻常可拟议乎。 
桂枝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身重烦疼。不能转侧。 
术附汤去术。本方用附子一枚。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 
三服。 
白术附子汤(玉函。即近效白术附子汤) 治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 
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术附汤本方用术一两二钱。附六钱。加甘草六钱。生姜一两。大枣十二枚。分温三服。 
甘草附子汤(玉函) 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 
术附汤本方用术、附各六钱。加桂枝一两二钱。甘草六钱。分温三服。 桂枝附子、白术附 
子、甘草附子三方。皆本术附汤方而立。一加桂枝、甘草、姜、枣。以治身重烦疼。不能转侧。 
其病全在躯壳。无关于里。故于本方除去白术。使桂、附专行躯壳。而振驱风遂湿之功。用甘草 
以缓桂、附之性。不使其汗大泄。汗大泄。则风去而湿不去也。风在疾祛。湿在缓攻。故用生姜 
之辛以散之。大枣之甘以缓之。则营卫之开阖有权。风湿无复入之虞矣。 一加甘草、姜、枣。 
以治骨节烦疼掣痛等证。浑是湿流关节之患。故于本方但加甘草。以缓术、附之性。姜、枣以司 
开阖之机。风之见证本轻。故无藉于桂枝也。 一加桂枝、甘草。以治风湿大便坚。小便自利。 
以病气 内犯。故于本方加桂枝助附子以杜内贼之风湿。加甘草助白术以和二便之偏渗。故大 
便虽坚。法无下夺之理。 
附子汤(玉函) 治少阴病始得之。背恶寒。脉沉身体骨节痛。 
术附汤加茯苓、白芍各一两。人参六钱。 
真武汤(玉函 千金名玄武汤) 治少阴下利腹痛。或咳呕。小便不利。 
术附汤本方白术六钱。附子一枚。(炮) 加茯苓、芍药、生姜各一两。 咳者。加五味子、 
细辛、干姜。小便利者。去茯苓。 
下利。去芍药加干姜。呕者。去附子加生姜。 详附子汤与真武汤二方。止差一味。一治少 
阴病始得之。便背恶寒。口中和。知其人真阳素亏。故用人参以助附子之雄。茯苓以行白术之滞 
。又恐生附性悍。伤犯真阴。故用芍药以护持营血。营血得安。而真阴受荫矣。 一以少阴病二 
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自利。四肢沉重。或咳或呕。其人内外皆是水气。故用生姜佐茯苓、术 
、附以利水为务。水去则真阳自复。当知此证皆由水气郁遏其阳。阳气原不 
大虚。所以方中术、附。仅用附子汤之半。又恐辛燥。有伤其阴。因以芍药保其营血。与附子汤 
之立法不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