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乘热熏患处。候温服之。如左半边恶寒。脑后掣痛者。本方去白芷加归、芍。右半边畏寒。两太 
阳引痛者。本方去白芷加参、 。千金治产后中风头痛。手臂逆冷。白术三两。附子一枚。独活 
一两。生姜三两。豆淋酒煎服。妇人患头风者。常居其半。每发必掉眩。如在车船上。皆因血虚。 
风邪运动其痰。二陈加当归、黄芩、羌活、防风。不应。加乌头、石膏。挟气虚者。必加黄 。 
然崩伤产后。吐血衄血。并令人眩晕。当随所因而治。感气而胃口作痛。养胃汤。因气而心腹痛。 
降气散。感寒而痛。甘 
草干姜汤加焦白术、桂枝。有食。枳实理中加炮黑山楂。产后恶血上攻心痛。为阴血亏损。随火 
上冲心络。名心胞络痛。宜理中加当归。产后恶露未净。胸腹作痛。或小便不利。琥珀地黄丸温 
散之。产后心痛。大寒呕逆不食。千金蜀椒汤。产后心痛。干呕吐涎沫。大岩蜜汤。若真心痛。 
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瘀血上冲。用失笑散一钱。童便调下即定。血既散而仍痛。增损四物汤调 
补之。胁痛宜分左右。盖左属血。血藏于肝。肝伤有死血。故痛。小柴胡去芩加丹皮、香附、薄 
桂、当归、童便。右属脾。脾有痰积于胁则痛。补中益气去升麻加葛根、半夏、茯苓、枳壳、生 
姜。左右俱痛者属虚。补中益气加桂。下六味丸。腹痛恶露已净者。下焦虚寒也。六味丸加桂。 
如痛定于一边及小腹者。此是侧卧。败血留滞所致。四乌汤加蓬术。有产后腹痛。服上药不应而 
喜温喜按者。属虚属寒。寒则理中加肉桂、当归。虚则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随证加减神验。产 
后三日腹痛。补中益脏。强力消血。羊肉生地黄汤。若腹中 痛。畏寒少食。大剂人参、阿胶、 
生姜煎服效。此即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变法也。若痛而恶心。或欲作呕。六君子加炮姜。有瘀。 
加莪术、桃仁、炮黑山楂。若泄泻腹痛后重。补中益气加木香、炮姜。若胸膈饱胀。或恶食吞酸。 
或停恶露。至夜发热。谵语腹痛。手不可按。此是饮食所致。当用二陈加枳、术、楂肉。虚人。 
枳实理中加肉桂、炮楂。发热腹痛。按之痛甚。不恶食。不吞酸。此是瘀血停滞。四乌汤加蓬术、 
肉桂。若止是发热头痛。或兼腹痛。按之却不痛。此是血虚。四物加艾、附、 、桂。若腹痛胁 
胀。此气寒不能温养肝血。当归、干姜、香附、肉桂、丹皮、茯苓。入盐少许热服。产后下血不 
尽。腹内坚痛不可忍者。甘草、干姜、当归、芍药、桂心、桃仁、山楂煎服。产后少腹作痛。俗 
名儿枕块。古法用失笑散及四物加莪术、山楂。产后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或如豆汁。千金伏龙 
肝汤。能温脾胃。凉肝血。其效如神。若恶露既去而仍痛。四神散调补之。小腹痛当 
视去血多少。如败血凝滞。有块而痛者。醋煎散。无块者。四乌汤。须看人虚实酌用。产后脐腹 
作痛。冷气乘虚也。内补当归建中汤。产后腰痛者。因产劳伤肾所致。十全大补汤加附子。产后 
恶露渐少。忽然不来。腰中重痛。下注两股。痛如锥刺入骨。此由败血流滞经络。不即通之。必 
发痈疽。局方调经散加鲮鲤甲。水煎日三服。以痛止为度。琥珀地黄丸亦宜。下瘀血汤、代抵当 
丸。皆可取用。切勿误用五积散等辛温之药。丹溪云。局方五积散。治产后瘀血作痛。 
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壳为使。虽有归、芍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不思产后之 
妇。有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不过借药性温和。可以推陈致新。岂可用麻黄之悍。苍术、 
浓朴之燥乎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矣。 
泄泻 产后泄泻。其因有五。一者因胎前泄利未止。产后尤甚。一者因临产过伤饮食。产后 
滑脱。一者因新产骤食肥腥。不能克运。一者因新产烦渴恣饮。水谷混乱。一者因新产失护。脐 
腹脏腑受冷。其致泻之由虽异。一皆中气虚寒。传化失职之患。并宜理中汤为主。食。加枳实、 
山楂。水。加桂心、茯苓。虚。加桂、附倍参。寒。加桂、附倍姜。久泻肾虚。加桂心、熟附。 
瘀结不行。加炮楂、归身。若见完谷不化。色白如糜。此脾胃大虚。元气虚脱之候。十有九死。 
惟猛进温补之剂。庶可挽回。即有烦躁发热面赤。脉来数大。皆虚火上炎之故。当并进桂、附、 
人参、甘、姜、苓、术之类。伏龙肝煮汤代水煎服。仍得收功。若小便混浊如泔。或大便中有白 
沫如肠垢者。乃元气下陷之故。并宜补中益气加桂、苓、炮姜升举之。或臭水不止。加蕲艾、香 
附、吴茱萸。若兼瘀结不通。腹胀喘急。神丹不能复图也。 
浮肿 肿胀腹大筋青。小便不利。必食生冷伤滞瘀血也。若用利水药。病必转剧。理中汤加 
木香、肉桂、蓬术。身肿或腹大如鼓。四七汤加木香。嗽者。忌木香用炮姜灰。面肿下不肿。属 
风。宜发散。紫苏饮加防风。下肿上不肿。属湿。宜 
利小便。紫苏饮加木通。四肢与头面肿甚。气食也。紫苏饮加消导药。有血。兼破血药。停血不 
散。腹肿喘满。夜甚于昼。四乌汤加蓬术。若足忽肿者。乃湿热注病。恐成香港脚。当归拈痛汤。 
若红肿而痛。恐生肿毒。则以肤热与不热为辨。产后败血乘虚停积。循经流入腿胁。留滞日深。 
故令面目四肢浮肿。宜调血为主。医者不识。便作水气。治以道水之药必危。夫产后既虚。又以 
药虚之。是谓重虚。往往多致夭枉。但多服局方调经散。或四神散加蓬术、桃仁、肉桂、穿山甲。 
血行肿消则愈。陈无择云。若风邪乘于气分。皮肤肿而浮虚。乃邪气有余也。若皮肤肿。其形色 
如熟李者。乃水也。水肿者宜利小便。气肿者宜发汗。 
诸血 产后鼻衄。乃气血逆行所致。紫苏饮入童便、荆芥灰。如口鼻黑气起而衄者难治。初 
产时。口中血溢出暴。或吐血嗽血。名血气冲心。四物加延胡、木香、炮姜。产久恶露已净。吐 
咯咳血者。治与平人同。产后血崩。因经脉未复。而劳碌恼怒。或犯房事。多成此候。若小腹满 
痛。肝经已伤。最为难治。若血滞小腹胀满。四乌汤加蓬术、肉桂。血少小腹空痛。四物加丁香、 
胶、艾。肝火迫血妄行。加味逍遥散。脾郁不能统血。加味归脾汤。脾虚不能摄血。补中益气汤。 
浓味积热伤血。清胃散加炮楂。风热相搏伤血。四君子加防风、枳壳。恶寒呕吐。大便频泻。六 
君子加炮姜。下焦虚寒。不能统血。漏下色晦。及瘀淡不止。千金芎 汤、鹿茸散选用。 
月水不通 乳子周岁而乳母经行。是其常也。若儿半岁而母经行。有血盛血热之分。血热者 
宜凉血。四物加续断、条芩。不乳者不在此例。若儿二三岁。其母经不行而无疾。不必服药。若 
肢体倦怠。食少内热。是血少也。宜逍遥散加参、 以健脾胃。若以药通之则误矣。若脾胃虚弱。 
六君子汤加当归。若兼郁火伤脾。归脾汤加丹皮、山栀。若怒火 
伤血。柴胡四物汤。气血俱虚。八珍汤加丹皮。 
诸淋淋因热客于脬。虚则频数。热则涩痛。气血兼热。血入胞中。则血随小便出而为血淋也。 
若膀胱虚热。六味丸。若阴虚而阳无以化。肾气丸。盖土生金。金生水。当滋化源。若少壮元气 
实强者。用滑石、通草、车前、葵子、瞿麦、蒲黄。浆水煎服。 
乳汁 产后三朝。五更发寒热。名曰蒸乳。若产后乳虽肿而 作者。须服清利之药。则乳自 
行。仍以美 引之。产后乳汁自出不止。乃胃气虚。宜服五味异功散加黄 、五味以摄之。若乳 
多满急痛者。用温帛熨之。新产儿未能吮乳。乳汁蓄结。与血气相搏。而壮热大渴。通乳胀硬掣 
痛。名曰妒乳。当以手撙去宿乳。或吮去尤妙。并以贝母、栝蒌实、甘草节、木通煎服。初产因 
子不育。蒸乳而发寒热作痛者。俗名乳膨。用断乳法。以四乌汤加炒麦芽一两即止。不然。恐内 
结成痈。多致溃脓。亦有乳囊溃而成危候者。不可不知。若有子而乳不下者。通草八钱。煮猪蹄 
汤饮之。白虾汁亦妙。乳母气血虚而不能蒸乳。八珍汤加黄 、麦冬。肺胃虚寒而乳不通者。千 
金钟乳汤。寒热不均。气道阻逆而乳不通者。麦门冬散。有热。去钟乳加漏芦。因怒火者。逍遥 
散加参、 、麦冬之类。凡产不蒸乳者。后必有变。须预言之。元气壮实者。不在此例。吹乳肿 
痛。速用栝蒌实一枚。连穣捣烂。甘草节一寸。乳香一钱。煎成加温酒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