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05-张氏医通-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之类也。当峻补其阴。若刺之。反伤阴血必死。缠喉风证。先两日头目眩晕。胸膈紧塞。气息 
短促。蓦然咽喉肿痛。手足厥冷。气闭不通。饮食不下。痰毒壅盛为缠喉风。其证最急。又有两块结 
于喉傍。甚则大如鸡卵。气塞不通。痰鸣不止者。为锁喉风。其证更剧。慎勿砭破。急用土牛膝。 
选粗者两许。勿经水。勿犯铁。折断捣汁。和米醋半盏。鸡翅毛蘸搅喉中。如牙关紧闭者。蘸搅 
两腮自开。开后喉中频搅以通其气。若喉两傍有块者。涎出自消。后以人中白 过。入冰片少许 
吹喉中。日吹一次。不过三四日愈。或硼砂丹涌去顽痰。或荔枝草捣汁。和醋含漱。或天名精捣 
自然汁。鹅翎扫入去痰。或用马鞭草捣汁灌漱。倘肿塞不得下者。灌鼻取吐。以夺其势然不若土 
牛膝汁最捷。若两块凑合。喉中痰鸣。悬壅上缩不见。气塞不通。神丹不可救矣。用土牛膝醋搅 
后。以拇指捺其脊上七节两傍。如疼痛者易已。甚者以膝垫其当背。以手抄两胁下。向上扳两缺 
盆。令胸前凸起。则气伸而得上泄。若出涎后。涕泪稠粘者。风热也。无涕泪者。风寒也。胸中 
有结块者。宿食也。随证治之。此证虽系时毒邪气。多有因跌扑饮食停滞而起者。宜用荆、防、 
甘、桔、连翘、牛蒡、薄荷、黑参、山楂内解其毒。盖山楂能消食散血。破结块中火。与消风散 
中浓朴同意。又有喉疼忽愈。毒攻胸胁。痛不可忍。气促身热。不能卧者。牛蒡子、贝母、醋炒 
升麻、黄药子、干浮萍、黑参、生甘草。蜜丸噙化。七日以后。毒深喘甚。手足指甲紫者。难治。 
吹药用紫口蛤蜊七枚。橄榄核七枚。文火 过。研细入枯矾一钱。以大青鱼胆一枚。置钟内晒干。 
再加胆汁。三胆为度。加冰片吹之。然须戒茶百日。后无复发之虞。一切喉痹肿痛及重舌木舌等 
证。乌龙膏。急者惟针刺血。最为上策。咽喉肿痛。作渴饮冷。大便秘结。六脉俱实。凉膈散下 
之。喉痹脉浮。恶寒发热。多是暴寒折热。表邪势盛。非但寒凉药食能凝闭毒邪。即硼砂、白矾、 
白梅等酸收之品。及胆矾点喉。俱不可犯。惟当轻扬开发其表以泄火毒。急砭患处。并刺少商出 
血。最为要诀。走马喉风。若有头痛发热。先与一味香豉浓煎。加葱涕探吐。后用荆、防、牛蒡、 
甘、桔、连翘、薄荷、犀角之类。如口不开者。以牙皂末吹 
鼻取嚏。方可下药。锁喉风证。有用牙皂煎汤涌吐顽痰。每至皮毛脱落。大伤胃气。甚至激动其 
痰。锁住不能吐出。顷刻立毙者。其走马喉痹。有用巴豆绵裹塞鼻。每至 发其毒。不可不慎。 
乳鹅。用硼砂、白梅。应手获效。然性最辛烈。虽假酸收。终是以火济火。每令不时举发。人皆 
未省其故也。时气咽肿。普济消毒饮去芩、连苦寒之味。热服以散表为先。喉痹传染是疫疠。荆 
防败毒散。随证加减。阴虚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肺花疮。难治。桔梗汤送都气丸。切勿用 
冰片吹点。证剧不胜汤药者。日用鸡子生调米饮冲服。稍缓其疼。终亦必亡而已。脾肺有热。虚 
火上壅。咽喉生疮。本事利膈汤。咽痛服凉药反甚者。宜用姜汁。咽中如有炙脔。或如梗状。痰 
火客于上焦也。半夏浓朴汤。(即四七汤。)悬壅肿痛。不可饮食。黑参、升麻、大黄、射干、 
甘草煎服。咽痛。诸药不效者。此非咽痛。乃鼻中生红丝如发。悬黑泡如瘿珠。垂挂咽门。致饮 
食不入。杜牛膝根洗净。入好醋三五滴。同研汁。就鼻孔滴入。丝断珠破即安。悬壅痛不下食。 
即会厌垂长。而悬壅塞。妨碍饮食者。烧盐箸蘸点之。乳鹅红肿不消。杜牛膝根研烂。用乳点纳 
鼻。诸哽在喉。当审何物。以所胜能制者治之。如鸬 橄榄治鱼哽。狗涎治骨哽。鹅涎治稻芒哽。 
鸭涎治螺蛳哽。磁石治铁哽。水银灰治金银哽。要在变通。诸物哽塞。苎麻根杵烂。丸如弹子大。 
将所哽物煎汤吞下。吞钉铁金银铜钱等物。用烊银罐中炭。为末。银匠油槽内油调服即出。并多 
食肥肉。助其润下。钱哽。荸荠生嚼多食效。或加茨菇汁。不应。用羊胫骨。 存性。荸荠汁调 
服自化。诸哽。用薤白煮半熟。以绵缚定。手执线头。少嚼薤白咽。度薤至哽处。便牵引。哽即 
随出。又法。用丝绵一小团。如上法亦妙。误吞鱼钓。以 串咽下拽之。有线在外者。以绵纸剪 
数百层穿在线。徐徐咽下。少顷引之上出。 
罗谦甫治征南元帅。七旬。至楚上。因过饮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五十行。咽嗌肿痛。耳 
前后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能。以手拽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其脉 
浮数。按之沉细而弦。先以砭刺肿上。出紫黑血。顷时肿势消减。遂用桔梗、甘草、连翘、鼠粘 
子、酒黄芩、升麻、防风。水煎令热漱。冷即吐出勿咽。恐伤脾胃也。再漱而涎清肿散。语声自 
出。后以辛热丸剂。以治中寒化宿食而燥脾胃。取丸之不即施行。而不犯其上热。至其病所而后 
化。乃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复以异攻散加升麻温养脾胃。升顺正气而愈。 

卷九疮疡门
痈疽
属性:(肿疡 溃疡 作痛不止 作呕不止 出血不止 肌肉不生 发热不止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 
作渴不止 自汗不止 下痢不止 敷寒凉药 用刀针法) 
痈疽一科。自有专擅其术者。以是手辑医通。独略此门。然有兼患内证。疡医不能措指者。 
因取灵素金匮明之新甫等数条。列之本门。诸凡治例。未遑遍述。庶免瘠环同类之诮云。 
灵枢云。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 
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 
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骨空。不得泄泻。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 
漏。熏于五脏。脏伤则死矣。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 
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食。三日而已。发于颈。名曰天疽。其痈大以赤黑。不急治则热气下 
入渊液。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余日而死矣。阳气大发。消脑留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项 
痛。如刺以针。烦心者死。发于肩及 。名曰疵疽。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 
五脏。痈发四五日逞 之。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 
豕膏。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急治之。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大 
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发于膺。名曰肝疽。色青。其状如谷实、栝蒌。 
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 
寒热。半岁死。死后出脓。发于胁。名曰败疵。败疵者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状大痈脓。治之。 
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锉 、翘草根各一升。(零 连翘根各一升也。)以水一斗六升。 
煮之竭。为取三升。则强浓衣。坐于釜上。令汗出至足已。发于股胫。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 
变。而痈脓搏骨。不急治。三十日死。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 
死。发于股阴。名曰赤疽。不急治。六十日死。在两股内。不治。十日当死。发于膝。名曰疵痈。 
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者死。须其柔乃石之者生。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 
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三十日死。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治 
之。不治害人也。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也。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发于 
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状大痈。不急治。百日死。发于足傍者。名曰疠痈。其状不大。初如小指。 
发急治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治。百日死。发于足指。名脱痈。(一名脱疽。)其状赤黑。 
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营气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 
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 
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热气深甚。下陷肌肤。筋骨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 
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 
候也。病有形而不痛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