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83-黑板上的经济学-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熊彼特认为,在静态体系内,资本、人口、技术和生产组织都不变。竞争的结果价格等于成本,没有利润。这样的社会是停滞的。在动态社会里,企业家创新者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效率,使成本低于价格而获利润。创新总是先由个别人进行的。但创新活动所得到的利润鼓励其他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时整个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就进步了。当创新普及之后,利润会消失。但还会有另一次新创新再推动社会前进。正是不断的创新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    
            
        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熊彼特把茜芭送回英国,他们这一段名存实亡的婚姻事实上就结束了。这一时期,欧洲动乱,他仅发表过两篇文章。1918年他曾参加考茨基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社会化委员会,以后又出任过私营皮达曼银行总裁,该银行破产后,他一直在还债。1925年他与比他小20岁的安妮·莱瑾结婚。他还把妻子送到巴黎和瑞士的学校学习。这次婚姻是幸福的,可惜不到一年妻子难产去世,同年他又失去了母亲。这双重打击没有使他消沉。家庭没有了,他一心投入学术事业。到波恩大学任教后,又是他学术事业的一个高峰,为写《经济周期》一书进行准备。1932年,他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当教授。1937年他与经济学家伊丽莎白·波蒂结婚。这次婚姻是幸福的。他们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美满的家庭生活给了他力量,他的许多重要著作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版的。1939年,熊彼特出版了两大卷一千多页的《经济周期》一书。在这本书中,他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他认为,经济周期是由创新活动引起的原有均衡的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并不是什么社会灾难。创新为创新者带来利润,引起其他企业模仿,形成创新浪潮。这就引起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形成繁荣。创新普及之后赢利机会消失,在新创新没有出现之前,就会由于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需求的减少而引起衰退。直至另一次创新出现再次繁荣。经济周期正是由创新引起的繁荣和衰退这两个阶段的交替而形成的。熊彼特还用创新的大小解释统计资料中显示的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这就是说,创新的大小引起周期的长短,大创新引起长周期,中创新引起中周期,小创新引起短周期。熊彼特这本书把经济理论、历史和统计资料结合在一起,对后人也很有启迪。    
        在哈佛大学这一段是熊彼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的时期。他为哈佛大学学生讲授“高级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构思他另一部巨著《经济分析史》,并参与了计量经济学会的创建,担任第一任会长。这一时期,他出版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特认为,随着社会越来越富有,企业家的职能会被技术专家代替,资产者的职能消失,资本主义保护阶层毁灭,不再有创新,这时资本主义就会灭亡,社会主义将取代资本主义。不过这一过程还相当长,至少在50~100年内,资本主义仍会创造奇迹。这是他对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思考的结果。    
        哈佛大学是熊彼特的归宿    
    1950年,熊彼特去世。他去世后,妻子整理出版了三卷本《经济分析史》。熊彼特用了9年时间写这本书,临终仍未最终完成。他的妻子还把他以前写的一些文章编辑成《从马克思到凯恩斯》一书出版。    
        熊彼特在婚姻不幸时仍能潜心于学术研究,在婚姻幸福时也没有贪图享受而放弃了学术。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他都孜孜不倦地在科学事业上探索。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反法西斯的经济学家    
        法西斯统治时期,德国经济学界发生了分化。少数经济学家投靠纳粹,为希特勒出谋划策,最著名的当数金融专家沙赫特了。他出任帝国银行总裁和经济部长,发明了名为米福(Mefo)的期票来发行货币,为侵略战争筹资,又发明了分别与别国进行易货贸易的办法,克服外汇不足的困难。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并没有卖身投靠,但他们反对自由主义的思潮有意无意为法西斯提供了思想工具,并推动经济走上适于战争的集中管理之路。但在这一时期仍有一批经济学家高举自由主义的旗帜,以他们的理论武器反对法西斯独裁。尽管他们没有拿起枪上战场,但仍无愧于反法西斯战士的称号。他们就是以欧肯为首的弗莱堡学派。    
        弗莱堡学派产生于一战之后的德国,因其成员主要在弗莱堡大学任教并以此为学术中心而闻名。它的形成时期与法西斯在德国的统治时期不谋而合。但它不是作为法西斯统治的意识形态发展起来的,而是作为反法西斯的思想体系发展起来的。在法西斯独裁统治之下居然有这样一个自由主义流派得以发展,这在独裁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弗莱堡学派是一个严格的学术集团,它以弗莱堡大学教授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1891~1950)为核心,成员多为其同事或学生,包括经济学家和法学家,如法学家伯姆、格劳斯曼—道艾尔特、经济学家盖斯特里希、迪莱、弗里德里·卢茨、麦耶尔、梅耶等人。他们共同的信念是自由主义,即市场经济制度,但他们所主张的是有正常社会秩序的市场经济,即社会市场经济。他们研究的中心是市场经济的制度结构,即他们所说的秩序问题。    
        欧肯的秩序学说是整个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秩序”德文中是奥尔多(Ordo),所以,这个学派又称奥尔多学派。这里说的秩序指一定的规则制度安排。欧肯用理念类型来概括历史上的秩序。理念类型并不是现实经济类型,只是一种抽象的理论类型。他认为,人类社会有两种理念类型秩序:集中领导的经济和交换经济。集中领导的经济又称中央领导的经济,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都由一个中央计划来控制的经济。这种经济要满足的是中央管理机构的需求,    中国学者研究弗莱堡学派的著作之一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这两者是不同的。这种经济制定计划和实行控制的基础是粗略的评价,没有市场经济下的精确计算。而且,剥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决策权,靠强制实现计划。这就不可能实现均衡,并引起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弊病。欧肯对集中领导经济的批判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在他们看来,法西斯对经济生活的控制正是这种经济类型的变种。    
        交换经济指由多个个别经济体组合起来的经济。这些个别经济体相互依赖,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联系。交换是通过货币制度来实现的,这就有以货币为标准的计算。欧肯分析了供给与需求的五种纯粹形式:垄断、部分垄断、寡头垄断、部分寡头垄断和竞争,组合为25种市场形式。    
        那么,现实中应该是一种什么经济秩序呢?欧肯认为,现实的市场经济应该坚持六个原则:保护私有财产,这是交换的基础;保证契约自由,这是交换的前提;稳定的货币秩序;开放的市场,即进入与退出的自由,特别是自由主义的国际贸易与货币;    中国学者研究弗莱堡学派的另一本著作严格的责任;政策的不变性。但是这种经济要由政府保证正常秩序,这就要:使权力分散,反对垄断;收入与财产的再分配以保证公正;用最低工资保证低收入者的利益;保护环境,实现个人与社会成本的均等化。为了使这种经济秩序得以实现,国家的干预必须遵循三项原则:国家必须限制利益集团的权力;所有的国家干预必须是针对经济秩序的,而不是针对经济过程的;经济与社会政治必须是系统的,不能是特定的。欧肯特别重视原则与历史的区别。这就是说决策者不能教条地看待原则,而要考虑具体历史环境。他明确指出,科学、宗教与国家都是维护经济、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制度力量。在秩序中,弗莱堡学派特别强调反垄断,这也是针对法西斯扶植垄断企业的政策。    
        欧肯强调,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竞争秩序。他们既反对那种自由放任的政策,又反对中央管理经济,同时还反对他称为“各种不稳定的中间道路政策”,即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和其他形形色色的变种,包括对部分行业(基础行业)的集中领导,行业组织的等级秩序政策,以及充分就业政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