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983-黑板上的经济学-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殖民化和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    
        反对阻止国内贸易的各种通行费、税收和其他限制。这就是实行国内自由贸易。    
        实现这些政策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鼓励人口增加和辛勤劳动。    
            
            早期重商主义者更多地以守财奴的眼光看待金银,主张只出口不进口。晚期重商主义能更多地以资本家的眼光看待金银,主张发展生产,多出口少进口。所以,马克思把早期重商主义称为重金主义,晚期重商主义者称为重工主义。    
        经济学和经济学家都无法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原始积累时期是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他们要求依靠政府的力量通过对外贸易(或对外掠夺)来增加自己的财富。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反映了这种需求。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重商主义研究的对象是流通,方法是对所观察到现象的描述或分类,目的是为了提出相应的政策。结果这种经济学就是一些经验总结或政策建议。经济学只有从流通进入生产,从描述现象到探讨本质时,才能成为一门科学。这种转变是古典经济学完成的。    
        重商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几百年了,但其影响至今仍存在,各国频繁使用的国家干预经济和保护贸易政策就来自重商主义。在自由贸易理论深入人心,全球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贸易保护主义仍然有市场。这说明在经济学中是利益高于原则的,尽管这种利益是局部的、暂时的。    
    骗子经济学家    
        约翰·罗是骗子经济学家的鼻祖;但与以后的纯骗子相比;他还是有学问的。    
        转型时期是一个骗子横行的时代,各国亦然。个把经济学家也难以脱俗,靠骗术暴富或成名。历史上最有名的经济学家骗子当数18世纪的约翰·罗(John Law)了。约翰·罗1671年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一个兼营黄金首饰的银行世家,年轻时热衷于赌博、打斗、追逐女人,被称为“花花公子罗”。 在伦敦时为了一个女人与情敌威尔逊决斗,并将之杀死,被判终身监禁后逃至荷兰。罗在14岁就进入自己家的银行任职,对银行业务,特别是信贷有浓厚的兴趣。在17岁到伦敦后,花天酒地之余还注意学习计算与处理各种货币往来的业务能力,了解银行界的情况,并与金融界人士有密切往来。逃到荷兰之后潜心研究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制度,并于1700年出版了《建立贸易委员会的建议与理由》。三年后回到苏格兰,建议建立土地银行,即以低于地价的认购土地权吸引投资者,筹资建银行。这个建议未被接受,于是来到法国巴黎实现他的雄伟理想。他在这里辉煌了一把,但骗局终非成功之本,最后也栽倒在这里。    
        在法国几经周折之后,罗的建议终于实现。1715年法皇路易十四去世,当时财政赤字严重,年税收仅142亿利弗尔(当时法国货币名称),但债务高达39亿利弗尔。继位的皇子仅7岁,由奥尔良公爵摄政。奥尔良公爵是罗进入法国的保证人,也是他的密友。为了摆脱财政危机,法国采用了罗的建议。1716年罗的通用银行成立,以法国王朝的信誉作为保证,以土地作为抵押品发行纸币,并进行票据贴现和存款业务。由于摄政王奥尔良的支持,法国政府不断宣布金属硬币对纸币贬值,加之罗熟悉银行业务,控制了法国的货币和信用体系,发行适度货币,保持纸币的可兑换性和可以用于交纳税收,并调整利率刺激经济。罗的事业一帆风    以“朕即国家”闻名的路易十四的去世和财政危机成为约翰·罗骗局的机遇顺,1718年通用银行改为皇家银行。这些成功使法国政府迷恋纸币,宣布放弃金属硬币,以便随心所欲印纸币满足财政需求。当时发行的无抵押无储备的纸币高达10亿利弗尔。纸币过度发行就潜伏了金融危机。使这一危机爆发的是历史上著名的骗局“密西西比计划”。    
        密西西比当时是法国殖民地,该计划是由罗在1717年成立的西方公司从事经营开发和征税。该公司获得密西西比河、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域的专利开发权。以后又获得烟草专卖权、东印度公司与非洲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719年西方公司更名印度公司,罗又获得了皇家造币厂和间接税征收的承包权。1719年10月罗偿还了150万利弗尔国债,并在1720年1月出任法国财政部长。这是罗事业的顶峰。    
        西方公司共分20万股,每股票面价值500利弗尔。以后印度公司又发行5万新股,每股票面价值100利弗尔。当时人们认为这项计划前景美好,加之利好的消息满天飞,股价上扬,发行5万新股时申请者高达30万股。许多人,包括贵族,通宵达旦地排队购股,甚至驼背人也以出租驼背给申请人填表而发财。股价最高时达18000利弗尔。罗为把股价维持在9000利弗尔,将之货币化,大量发行纸币。这引起经济繁荣,奥尔良认为,如果发行5亿利弗尔可使经济兴旺,为什么不发行10亿利弗尔?这样就大量发行纸币。到1720年5月初,发行的纸币已达26亿利弗尔,而金属硬币不足其半数。    
        这种利用信用而膨胀的繁荣如同建在沙子上的房屋,当然无法长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悄悄把股票与纸币兑换为外币或金银,寄出国外。罗说服国会把金属硬币贬值5%,以后又贬值10%,甚至禁止人民持有500利弗尔的金属硬币。这时,通货膨胀加剧,而密西西比开发也成泡影。摄政王又宣布纸币将贬值30%,遭国会驳回。于是形势更加混乱,股票价格急剧下跌,最后成为废纸,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法国金融体系崩溃,1720年底,罗逃走,最后1729年于贫病交加中死于威尼斯。罗骗了所有的人,最后自己也得到应有的下场。这是历史上一切骗子的结局。    
        罗的骗术来自他对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见解。这些见解主要反映在他1705年所写的《货币与贸易研究:国家货币供给的建议》中。无论罗的骗术如何卑劣,他对一些问题的见解还是有意义的。正因为如此,马克思称他“既是骗子,又是预言家”。罗的这本书于1966年又再版重印。    
        罗的正确预言之一是认识到信用体系的重要作用以及用纸币代表金属货币的重要性。他认为纸币本位制优于贵金属本位制,他认为合适的货币供给应该包括法定纸币、银行纸币和股票、证券。由纸币作为交换媒介成本低,而且不受贵金属产量的限制,但纸币可以流通而不贬值的基础是信用——国家信用或私人银行可兑现的信用。罗发行纸币的基础也是国家信誉和抵押品。这也是他开始时成功的原因,可惜他以后违背了这个原则,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其实许多发生过超速通货膨胀的国家也正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罗是现代银行信用制度的预言家,也是滥用这种信用的先驱。    
    


第四部分 经济学拓荒者第2章

        罗还认识到货币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他与18世纪的一些学者一样是货币非均衡论者。他认为,在就业不足时,增加货币供给(纸币)将在不提高物价的情况下增加产量和就业。产量的增加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吸收多发行的货币。而且,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货币的扩张还会从海外吸引生产要素,进一步增加产量。这与以后的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中性论不同。在现代经济学中,这种观点又得到了重视。从这种意义上说,罗也是预言家。与一些既无学问又爱胡说八道的骗子相比,罗还是有点真才实学的。    
        如果罗能按自己的理论有节制地发行纸币,并用于振兴法国经济,罗就是用货币刺激经济的先驱了。可惜历史没有假设,罗的骗子本性也不会使这些假设成真。读罗的传记和记载密西西比计划的论著总令我叹息,也使我想到那些才华和骗术都远不如罗的人。    
    死于非命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大多享其天年,不像政治家或商业大亨那样有不少死于非命者。但事情总有例外,18世纪的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ion) 就是一位。    
        坎蒂隆家族是爱尔兰的名门,长期效忠于斯图亚特王朝。1716~1720年理查德·坎蒂隆随其叔父在巴黎经营银行业,同时经营丝绸和酒业。约翰·罗体系实施时期,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