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15-新发现的鲁迅-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性幻觉的故事

    把“好”字拆开,即是“女子”,梦中女子的故事而已,通篇都是对性幻觉的修饰性描述。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 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象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 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初学记》,借喻中华传统文化,这种中国书使人昏昏欲睡。    
    “塔”,据说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塔由印度传入,是安放僧人舍利的建筑物,为什么要建塔来放舍利?古印度是否有男性生殖器崇拜,不得而知。总之,男性生殖器崇拜是希望子孙延续,人丁兴旺的意思。也可以隐喻性爱。“伽蓝”,即寺院;还有和尚,而和尚是不婚育的。是后文删除的对象。    
    “农夫和村妇”,喻婚姻,当然是包办婚姻。是后文删除的对象。    
    “村女”,犹“身外的青春”。是女子的故事的核心内容,未嫁的村女,还没有受到包办婚姻的束缚,“青年们很平安”。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象征村女种下了爱情。“瘦削”,喻爱情的无力或脆弱。    
    第一幅画面当中有如下景物: “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桔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第二幅画面里删去了许多景物,只有“茅屋,狗,塔,村女,云”了。对比一下,可以发现被去掉的景物除了“野花”外,大多不能象征爱情。尤其是“伽蓝”与“和尚”。新景致却增加了“大红花和斑红花”,是村女种的一丈红,是比野花更美丽的爱情。    
    象征爱情的红花幻化为红锦带,然后织入第二幅画面里的各种景物中,象征着“好的故事”完全是爱情的世界。“好”是双关语,既是好的故事,又是女子的故事。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美的人”,是村女;“美的事”,是村女种下的爱情之花与梦幻世界的融合。鲁迅知道什么是爱情,看见世界上有爱情,他打算去寻找,“凝视”是寻找的初级阶段。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大石下河水”,借喻包办婚姻把“好的”梦打破了。 “几乎坠地的《初学记》”,喻封建文化的穷途末路。    
    “无意识地”,鲁迅回国完婚当然不是自己乐意的,而是被诳回,他以为母亲病了,所以“赶忙”回国,“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喻鲁迅“无意识”中还受着封建文化的束缚。同时又暗示自己也可以不“捏”,即可以有意识地反抗包办婚姻。所以鲁迅又说出了下面的话: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鲁迅很爱“女子的故事”中的“村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中文里本没有“她”,只有他,在这里“他”,即是她。    
    “我抛了书”,喻鲁迅自觉的抛弃了封建文化。鲁迅处在有意识地状态下,就可以采取主动,去“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不在小船里了”,喻不在梦中。鲁迅要追寻那梦中的好的故事,可是又离开了梦,身外的世界仍然是“昏沉的夜”和“昏暗的灯光”。然而,梦醒了无路可走,只是暂时的。    
    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假定,任何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实现,并且具有通过这种幻觉中的实现来保护睡眠的功能。鲁迅虽然不太赞成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是这篇散文却是弗洛伊德梦的理论的最好的注释。    
    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鲁迅很爱“女子的故事”中的“村女”,“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中文里本没有“她”,只有他,在这里“他”,即是她。    
    “我抛了书”,喻鲁迅自觉的抛弃了封建文化。鲁迅处在有意识地状态下,就可以采取主动,去“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我不在小船里了”,喻不在梦中。鲁迅要追寻那梦中的好的故事,可是又离开了梦,身外的世界仍然是“昏沉的夜”和“昏暗的灯光”。然而,梦醒了无路可走,只是暂时的。    
    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假定,任何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实现,并且具有通过这种幻觉中的实现来保护睡眠的功能。鲁迅虽然不太赞成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是这篇散文却是弗洛伊德梦的理论的最好的注释。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