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615-新发现的鲁迅-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何故兮——由她去罢”,鲁迅因此而生起惭愧和忏悔之心。


第四部分鲁迅的忏悔(2)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准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忽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意谓不爱这种婚姻方式。自由恋爱当然比包办婚姻更好。“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意谓鲁迅是很讨厌包办婚姻的。包办婚姻是“没有出息”的中国人所制定的封建礼教,当然不合鲁迅的心意。    
    “小兄弟”借喻朱安。人们在此处都坐的太实,把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直接拿过来了。周作人与周建人都否认有此事,周作人说,“鲁迅对干兄弟与游戏,都是很有理解,没有那种发怒的事,文章上只是想象的假设,是表现一种意思的方便而已。”(周启明《鲁迅的青年时代》)周建人说: “他自己的确不放风筝,可是并不严厉地反对别人放风筝。”(周建人《略讲关于鲁迅的事》)如果读外国书仅仅是觉悟到了玩具于儿童是有意义的,就太肤浅了,与整部诗集深邃的思想不协调,也与事实不符。然而难解鲁迅真实意,无奈,有人就牵强附会到兄弟失和一事上了,这真是太不了解鲁迅了。鲁迅认为周作人特混,对他当不会有丝毫歉疚之感;而对于软弱的朱安,鲁迅则有着深深的愧疚之感。如果把“我”和“小兄弟”的关系理解为鲁迅与朱安的关系,文章的寓意就豁然开朗了。    
    “多病,瘦得不堪”,朱安确实是瘦弱的,是否多病?不得而知。周作人说“新人极为矮小,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知堂回忆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挖鲁迅的潜意识了,“瘦得不堪”应为“瘦小得不堪”,未表露的潜意识是鲁迅喜欢别种类型的女人,这是造成他们婚姻悲剧的主要心理障碍。此处关于潜意识问题多说几句。鲁迅自己是很善于挖掘人的潜意识的,比如他说外国人赞颂中国文明,“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游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反对亚洲欧化。这些都可憎恶。”(《坟》)鲁迅这样挖掘洋人的潜意识,显然与自己希望妻子改换“原来模样”的潜意识有关。这样的外国书,鲁迅大概是不赞成青年人必读的。    
    “最喜欢风筝”,像朱安这种相貌的人,自然最喜欢包办婚姻,自由恋爱恐怕就找不到鲁迅这样的好丈夫了。朱安对包办婚姻的态度“和我相反”,这自然对鲁迅是很不利的,如果都不满意这场包办婚姻,鲁迅就可以与朱安顺利地离婚了。    
    “自己买不起,我又不准放”,夫妻敦伦与否,“在女性一方面”总是被动的,鲁迅既然不愿意,朱安也无可奈何。    
    朱安对于其他人的包办婚姻也很赞同,包办婚姻造成悲剧她就“惊呼”,包办婚姻的姻缘美满她就“高兴的跳跃”,这都加深了鲁迅与她之间的鸿沟。在鲁迅的潜意识里,如果朱安不赞成包办婚姻,而赞成自由恋爱,那就太好了,自由恋爱当然包含自由离婚的涵义。可惜,朱安却热衷于她喜欢做的事情——为包办婚姻包装修饰,争取敦伦的权利。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院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慌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作没有出息孩子的玩意。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很愤怒”,据说,有一次,朱安把两个人的被子铺在一张床上,鲁迅反映非常激烈,几乎要把床拆掉。经此一回,以后朱安就不再于双人床上铺两个人的被子了。生理健康的人没有敦伦生活,谁不愤怒?生理上不满足,心理上就受影响。人在“很愤怒”的时候,就好像在高山上缺氧一样,往往会使大脑受损,思维能力减弱,判断能力下降。从鲁迅表现在其它事情上的愤怒情绪来看,此事在鲁迅的生活中必定有着极深刻的否定意义,对鲁迅的精神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    
    “蝴蝶”,借喻夫妻,古人常用鸳鸯蝴蝶喻夫妻缠绵恩爱。鲁迅在《秋夜》和《雪》这两篇散文诗中都借用“蝴蝶”比喻爱情,这里仍然如此。把爱情修饰一番融入包办婚姻,这是朱安的梦想,朱安不满足于没有“风轮”(敦伦)的“瓦片风筝”,而要制造有风轮的“蝴蝶风筝”。    
    “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 这里鲁迅特意点明“小风轮”、“红布条”就是象征性爱,意谓朱安很渴望有夫妇间正常的敦伦行为,并能为周家生儿育女。    
    “苦心孤诣”,朱安默默地接受包办婚姻给她带来的不幸,“苦心孤诣”地操持着周家的生活,希望情势有所好转,可以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


第四部分鲁迅的忏悔(3)

    在鲁迅看来,朱安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没有出息孩子的玩意”,愤怒之下,轻易就把它破坏了。“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意谓不要夫妇敦伦,不承认朱安的合理需要。鲁迅在写过《风筝》之后的几个月之后又写了《忽然想到(之六)》,说: “我们当务之急,是: 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涂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华盖集》)朱安正常的性要求与包办婚姻是浑然一体的,既然要反抗包办婚姻,当然要踏扁“风轮”(敦伦)了。鲁迅对踏扁“风轮”的行为并非只有满意,有时候又颇为遗憾、悔恨,鲁迅的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总是在不断地消长起伏。    
    “傲然走出”,鲁迅结婚后第四天就回日本去了。当然不仅仅是这一次,按照孙伏园的说法,鲁迅在北京生活时,随时随刻都在准备着出走。鲁迅从一开始就“走出”包办婚姻了。至于朱安的感受“怎样”,则“不知道,也没有留心。”在《祝福》中,“我”以“说不清”回答了祥林嫂的疑问,就赶紧走开,先回到四叔的家中,然后又于次日离开鲁镇,“即使发生什么事,与我也毫无关系了。”鲁迅踏碎了朱安的有“风轮”的“风筝”梦,就走开了。祥林嫂就是朱安的化身。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离别”,意谓分居。鲁迅与朱安一直分居,各睡各的屋,朱安连与鲁迅同床异梦的权利也不可得。这就是许广平所说的“对家庭的注意自然相当淡薄”或“冷淡”。在许广平看来这是很自然的,殊不知,鲁迅的心却“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朱安的心情如何?虽“不知道,也没留心”,但也可想而知。“踏烂风筝”这事,令鲁迅极其内疚,极其无奈。    
    “游戏”,喻夫妻生活,如《复仇》所说的“生命的沈酣的大欢喜”。    
    “儿童”,喻青年夫妇。    
    “外国……书”,鲁迅向来持“不读中国书主义”,最反对青年人读中国的书,大约是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没有个人主义精神,不提倡自由恋爱。由于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