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穴秘密解析(整理)-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上传于阳池穴。
  【功能作用】传递气血,生发风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4阳池
  原穴。
  【别名】别阳,发阳。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
  【名解】
  1)阳池。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阳池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
  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由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
  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
  4)三焦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
  【功能作用】生发阳气,沟通表里。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5外关
  手少阳阳维之会,络穴。
  【别名】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
  【名解】
  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
  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
  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
  【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6支沟
  经穴,属火。
  【别名】飞虎,飞处。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受热扩散。
  【别名】
  1)支沟。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支沟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循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扩散之气亦如树之分叉,故名支沟。飞虎、飞处名意与支沟同,飞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飞行的阳气,虎为寅木之风,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行之状,处则是指穴内阳气到达它所应去的处所。
  2)三焦经经穴。经,经过也,动而不居。本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故为三焦经经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吸热后上行天部的阳热之气,其运行时的上行变化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升散于天部,小部分循三焦经上行。
  【功能作用】生风化阳。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7会宗
  郄穴。
  【穴义】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
  【名解】
  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
  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
  【功能作用】吸湿降浊。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8三阳络
  手三阳经之会。
  【别名】通门,通间。
  【穴义】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
  1)三阳络。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
  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
  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
  【功能作用】收引寒湿。
  【治法】不可刺,寒则用补灸之法,热则用灸泻之法或循经推按引而导之、散之。
  【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
  9四渎
  【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
  【名解】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四渎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四渎。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
  【功能作用】去湿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浅泻之。
  10天井
  合穴,属土。
  【穴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天井。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天井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
  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其变化为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如从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天井。
  2)三焦经合穴。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故为三焦经合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不断地气化散热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降浊。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
  11清冷渊
  【别名】青灵,清冷泉,清昊。
  【穴义】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
  【名解】
  1)清冷渊。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
  2)青灵。青,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动为风行之状。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横向的风行之状。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由于其热能的吸收与扩散处于平衡状态,向外输出为横向的风行之状,运行极为灵巧,故名青灵。
  3)清昊。清,清静也。昊,大也。清昊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巨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大范围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循三焦经横向传于消泺穴。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